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白居易“毡帐诗”与唐朝
敦煌学与唐史研究
敦煌占婚嫁文书与唐五代
试论隋与唐前期中央文官
黑水靺鞨与渤海关系考
从唐、日本及新罗典籍中
试论汉唐奴婢身份地位的
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
唐代气候变化与唐代历史
唐宋历史观与唐宋史研究
最新热门    
 
渤海与唐朝押蕃使关系述考

时间:2009-7-24 13:55:15  来源:不详
兼任的,因此押蕃使的职责与节度使的职责是一致的。对唐朝廷而言,设置押蕃使的意义在于明确押领机构与押领对象,其结果是扩大了缘边府州节度使的权力。

[1]也有称边州,主要指唐四境交通要路上。见《唐六典·户部尚书》卷三“郎中”条。但此处的边州均为陆路交通出入所经地区,不包括沿海地区各州。本文则将沿海地区的州也划入“边州”,即缘边府州范围。押蕃使多在道一级地方政权机构设置,并多由节度使兼领。个别地区也有州一级或都督府长官兼押蕃使的。
[2]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外任则有节度使、观察使……押蕃使”。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用古典文学本重印。
[3]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序录”,中华书局,1980年。
[4]《旧唐书·宪宗纪》卷一五,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以下同。
[5]《旧唐书·靺鞨传》卷一九九下。
[6]武后万岁通天年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据营州作乱,使唐朝一度失去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营州都督府也因之迁往渔阳。
[7]《资治通鉴·唐纪》(卷二一一)开元二年正月条。
[8]渤海建国之初,唐朝常常称之为“靺鞨”、“渤海靺鞨”等。这从两《唐书》及《册府元龟》等载籍中可以看出。
[9]《旧唐书·渤海靺鞨传》卷一九九下:“祚荣骁勇善用兵,靺鞨之众及高丽余烬,稍稍归之。圣历中,自立为振国王,遣使通于突厥”。
[10]《旧唐书·方镇表》卷六六。
[11]后文将提到,735年,大武艺将突厥派来与渤海连手抗唐的使者押解至长安,以示与突厥的决绝和对唐王朝的忠诚。这当是渤海欲与唐朝和解的迹象之一。另见日野开三郎《突厥毗伽可汗と唐·玄宗の对立と小高句麗国》,载《日野開三郎東洋史学論集》八,三一書房,1984年,p.174。
[12]《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卷九,四部丛刊初编(105),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重印版,1989年。
[13]吴廷燮《唐方镇年表》卷八, pp.1281-1282。
[14]如《渤海国记》作者张建章即是幽州节度使押奚、契丹两蕃副使。见《唐蓟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张府君墓志》,载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中和007,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p.2511。
[15]如梁令直天宝年间曾由安禄山奏请升为节度支度、陆运、营田、四蕃两府等判官。见《唐故朝散大夫使持节龙溪郡诸军事守龙溪郡太守上柱国梁君墓志铭并序》,载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天宝267,p.1718。
[16]《唐会要》卷八六“奴婢”。
[17]马驰、马文军《唐代羁縻州与中央关系初探》,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1期,pp.140-141。
[18]荣新江《安禄山的种族与宗教信仰》,原载《第三届唐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7年),后收入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三联书店,2001年,p.228。
[19]姚汝能《安禄山事迹》,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1981年,pp.1-5。
[20]据《安禄山事迹》,天宝七年,玄宗封安禄山为柳城郡开国公。其时,安氏拥有的头衔是“骠骑大将军兼羽林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御史大夫,范阳郡大都督府长史,柳城郡太守,持节范阳节度、经略、度支、营田副大使知节度兼平卢节度使,度支、营田、陆运、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处置及平卢、河北转运并管内采访等使,上柱国柳城县开国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p.7。
[21]《续日本纪》卷二二淳仁天皇天平宝字四年760春正月己巳条。新订增补国史大系,吉川弘文馆,1981年版。
[22]《续日本后纪》卷一○仁明天皇承和九年(842年)夏四月己巳条。新订增补国史大系,第一部6,日本吉川弘文馆,1953年版。
[23]《续日本纪》卷三四。
[24]《资治通鉴》卷二一六,唐天宝十一年。
[25]《安禄山事迹》卷上,p.12。
[26]З·В·沙弗库诺夫《8-10世纪时期滨海地区的索格狄亚那人移民》,载《中世纪时期远东民族民族文化联系材料》,符拉迪沃斯托克,1988年,pp.100-105;宋玉彬译《渤海国及其俄罗斯远东部落》,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p.190。
[27]据《旧唐书·侯希逸传》:“天宝末,署其腹心徐归道为平卢节度。希逸时为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