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政治策略与民初宪政的历
日本宪政的哈耶克哑剧
解读一个历史盲点—国际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特质—
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食盐的货币作用与折博制
鲁滨逊“新史学”的起源
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
中国北方游牧业的起源问
车子的演进与传播—兼论
最新热门    
 
宪政的起点:《钦定宪法大纲》

时间:2009-7-24 13:57:10  来源:不详
地方自治。府厅州县和城镇乡尝试建立地方自治制度。
  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和在对中央官制进行改革后,所进行的改革之一是在各省建立咨议局。考察政治大臣载泽在英国考察英国后,认为英国立宪政治的特色就在于“地方自治之完密,载泽是赞赏地方自治的,但是清朝应采取什幺办法,他们未提出具体意见。端方等考察回国后,端方等建议先立府州县议会,再立省议会。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七日(一九0七年七月七日),厘订官制大臣载泽等似出“各省官制通则”三十四条,经奕匡等核定上奏,谕准东北三省先开办,直隶、江苏等择地先为试办。“通则”第三十三条提到“各省应就地方情形,分期设立府州厅县议事会董事会,其细则由此民政部议订奏订后通行各省办理。”(《各省官制通则》、《宪挡》上册第五一0页。)而对省一级应如何办理,清廷认为“现国民资格尚有未及,地方自治一时难以遽行,究应如何酌核办理,先为预备,或增改佐治之员,并审定办事权限……候旨施行”(《着奕匡等续订各省官制并会商督抚筹议预备地方自治》《宪挡》上册,第四七二至四七三页。)。
  但是,早在批准“地方官制通则”之前,在些地方大吏已感到预备立宪一事事关大局,如果长期停留在口头上,就难以取信于民,建议早点设立议政机关。光绪三十三年两广总督岑春煊进京陛见后,于四月三十日(六月十日)上了一个奏折,提出要“速设资政院以立上议院的基础,并以都察院代国会,以各省咨议局代议会。”岑春煊认务“省城咨议局即各省之总议院也。”各省城设咨议局,“尽管岑春煊提出的只是一个由督抚控制的官吏议会,但是比竟他首次提出设立“咨议局”的主张。后来,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十九日(一九0七年十月十九日)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赶紧实行预备立宪的十条建议中也提出:“设资政院。比年争路争矿,上书抗辩,时有所闻,请因势利导,设州县议事会,省咨议局,递升资政院,以借群力”。(《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五七五。)袁世凯是在岑春煊上奏一个月以后,也提出了设立省咨议局。岑春煊和袁世凯一个是两广总督,一个是直隶总督,都是在当时清廷内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人物,他俩提出设立省咨议局,这对当时清廷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十三日(一九0七年十月十九日)清廷下谕命各省设立咨议局,在这上谕中清政府第一次明确要求各省督抚在省设立咨议局,并提出将来的资政院选举议员,可由该局公推递升。由于清廷要求各省督抚速设省咨议局的上谕中,未规定具体要求与作法,因此有的督抚在接奉上谕后,便自行似定开办办法。光绪三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一九0八年七月二十二日),清廷批准颁布了宪政编查馆同资政院似制的《各省咨议局章程》及《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并下谕要求各省督抚奉章后一年内一律办齐。宪政编查馆又向各省督抚发出咨文,各省督抚得到这个咨文后,纷纷设立了咨议局筹办处;在此之前已经设立了咨议局,咨议局创办所的山西,江苏,湖办等省,也按宪政编查馆咨文的规定改为咨议局筹办处。由于咨议局筹办处的章程,系“由各省自行似定”,因此,当时各省设立的咨议局筹办处的人员设置,职责范围,存在的期限,仍很不一致。
    后来清廷对各省咨议局,不仅发出了要求一年内办齐的上谕,而且在《九年筹备清单》中,也列入第一,二年各省督抚应办事项之一。第一年(一九0八年)的第一项,就是要求各省督抚“筹办咨议局”。第二年(一九0九年)第一项规定“举行咨议局选举,各省一律开办。各省督抚办。”各省督抚先后建立本省的咨议局筹办处后,立即开展各项筹办工作,至宣统元年九月一日(一九0九年十月十四日)“各省咨议局开会之期,除新疆奏明缓办之外,各省一律开办。”全国共设奉天、吉林、黑龙江、直隶、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二十一局。计选议员共一千四百五十三人(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第十三页。)此数未包括部分咨议局选有的候补议员五十八人。
    各省咨议局的成立,标志着当时清廷推行的地方宪制进入了一个实质的阶段。有些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咨议局的议员的选举,召开了咨议局第一届会议,选举了正副议长。还在一些地区举行中国最初自由竞争选举,尽管初次选举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投票不踊跃,候选人由督抚指派,以及“一票买百金者”的现象,但是,作为在中国的第一次选举,他的主流仍然是可肯定的,这说明当时尽管我们还缺少一定的竞争意识,但基本上选举是在一种公正的条件下进行。
    当时咨议局也是具有各种章法的健全的立法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