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
最新热门    
 
中国通史编著百年回顾

时间:2009-7-24 13:57:57  来源:不详
、复盛期、退化期与更化期七个小时期。此种辨析社会发展脉络的新史论,还贯穿在对各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估之中。如认为禹政乃“古今一大界”,战国又为古今大界,秦亦是区别古今世界的一大关键,三国为时代转变的枢纽,虽论证粗糙,然新意则昂然彰显。书中不时亦有以西史比喻国史者,如称禅让制为贵族政体,黄土抟人、禹时洪水与上帝造人、诺亚方舟之比,把秦比作列强等等,透出新式中国通史的另一特征,即沟通中西之学的幼稚,往往表现为采取简单比拟、对号入座之法。对史前之神话传说,或存疑,或创新说,又显示出对旧史反逆的“疑古”特性。再加叙述简明,文字流畅,论说动情,此书一出,备受读者的欢迎,全在情理之中[14]。

对夏著的批评亦历来有之。如陈寅恪曾有与之商榷或送难的文字。章太炎以为夏著发明的只有宗教最多,其余略略讲一点学术,至于典章制度,全然不说,地理也不分明,是大缺陷。蔡尚思认为该书实多节录“正史”原文,使一部分不读古书的学生误认为自铸伟词。钱穆对该书全篇收入顾栋高的《春秋大事表》、司马迁《十二诸侯年表》《六国表》多致不满。因为三表均多谬讹,夏氏对之全无校正,“直钞三表,聊充篇幅,最为无味。”笔者觉得最近李洪岩的评论较为平恕,认为它“作为中国第一部新式历史教科书,在当时是最好的,超过了刘师培[15]、柳诒徵、京师大学堂诸教师等人的本子。但是,这个‘最好’,只能说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笔者与李氏稍有异同的是,将其列入现代学术经典之林(“经典”从来就不完美),从史学史的角度而论,尚不算过分离谱[16]。

新式中国通史的出版自晚清发韧,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为第一高潮。笔者仅据《八十年史学书目》不完全统计,至少不下26部。较知名者除前述外,还有李泰棻《中国史纲》三卷四册、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五卷、王桐龄《中国史》四册、吕思勉《白话本国史》四册、缪凤林《中国通史纲要》三册、章嵚《中华通史》五册等。其中邓之诚书原为大学讲授通史的讲义,体裁略依纪事本末之体,先以世系,再叙大事、制度,殿以学术、文学、艺术,取材兼及正史、政书、杂史,精心选择、有序排比,于读者不易检索的民族消长、生计盈绌资料胪列独详,不惟便于入门,即对治史者亦有参考价值,故有“诚一分别章门,宛同类书之典型代表著作”的赞语(此后吕思勉几部断代史出,其价值即有所下降)。余者,除吕著白话本国史当另行专述外,从学术史角度而论,均稍为逊色[17]。这种情况,很可以用1945年顾颉刚先生所著《当代中国史学》一段话来代表:“中国通史的写作,到今日为止,出版的书虽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本来以一个人的力量来写通史,是最困难的事业,而中国史上须考证研究的地方又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编著中国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条列史实,缺乏见解(如缪凤林本即有此病――笔者附注);其书无异为变相的《纲鉴览》或《纲鉴易知录》,极为枯燥。”自然上述批评全是从理想的角度来说难的,写书的人甘苦自知,故张荫麟先生又有“写中国通史永远是一种冒险”的感叹。

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写成于1920年12月,1923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出版,全名为《自修适用白话本国史》,共四册[18],起自上古,迄于1922年华盛顿会议。此书写作于沈阳高师任教期间,自述“此书系将予在中学时之讲义及所参考之材料,加于增补而成”,考虑到“取其与现在人的思想较为接近”,“本书全用白话”[19],由此而赢得“我国第一部白话文通史著作,也是当时最完整的一部通史著作”的特殊荣誉。此书出版后销量久盛不衰,前后修订过四版,直至40年代还属于畅销书,往往被大学选用作教材。对吕氏《白话本国史》及后出之《中国通史》(今称《吕著中国通史》),《当代中国史学》在回顾新式中国通史编著的前此历程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及吕思勉先生出,有鉴于此(见前引通史写作诸弊――笔者注),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

吕先生稔熟于旧史典籍,“以阅读二十四史为日课……先后把二十四史反复阅读了三遍”(入室弟子杨宽语。前数史实际不止三遍――笔者注),对《三通》以及其它典章政书也反复阅读。先生秉赋乾嘉治学精神,书写札记日无间休,对史料的搜罗、考据、排比,规模的宏伟堪称一绝,先后编著有四部份量极重的断代史。从各种回忆资料来看,吕先生不习外文,疏于社会交往,是一个淡泊宁静,“埋头枯守、默默耕耘”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