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最新热门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31

时间:2009-10-18 17:25:36  来源:刘芃、朱…
 


当列强瓜分世界领土时,日本是亚洲惟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而且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关于倒幕战争和明治维新的各项措施,一般比较清楚明确,这里主要谈谈这次运动的领导者和主力军,即下级武士。

1603年,日本开始了德川幕府统治时期,那时日本完全是个封建国家。到l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萌芽才逐渐出现,比西方晚了几个世纪。德川幕府时期农业发展虽然缓慢,但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都有明显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农业中经济作物的种植与生产明显增多了。这说明那时的工业已有了一定发展,因为经济作物是工业的原料;同时也说明,农业商品化的程度提高了,因为经济作物完全是为出卖而生产的,这在大阪、京都等大城市周围更为明显。到l8世纪上半期’,作为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传统的水稻种植面积,有力地说明了工业发展已相当明显。尽管那时的工业还以农村手工业为主,但是已经出现了农业与手工业分离的现象。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商品交换、商业流通逐渐繁荣起来,终于形成了以大阪为中心的全国市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起来。一批商人充当包买主,收购农村手工业者制造的产品,再转手卖给城里的批发商。由于当时基本上是经营棉纺织业,所以这种形式称为“木棉寄屋”。更进一步,又有了“换棉”和“寄屋”,已明显具有了资本主义萌芽性质。“换棉”就是商人向农村手工业者提供皮棉进行加工,成为棉纱或棉布,再由商人拿去销售,付给劳动者一点报酬——货币或者一些成品,这实际上就是工资,显然已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出机”是商人提供原料,还提供统一规格的设备,然后将产品拿去销售,为此付给劳动者工钱。这两种作法与西方的分散与集中的手工工场可说是没有什么两样。如此再进一步发展,那就是商人直接开办手工工场了,当时召来的女工称作“织机下女”。到19世纪中叶,受雇于商人在家中进行劳动的分散手工工场已经很多。除棉纺织业外,还包括了缫丝、丝织、造纸、酿酒、陶瓷等等行业。不过,那时还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落后的封建制度以及幕府与藩主的统治处处阻碍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在发展水平上,日本还远远赶不上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国家,日本资产阶级还只是处在形成阶段,还没有成为独立的阶级,所以它不可能发动和领导一场革命。那么,担当这一职责的便另有其人。


首先,在商品经济冲击下,逐渐兴起了一个新兴地主阶层,主要由商人和富农组成。商人对农民大放高利贷,要农民以土地做抵押,渐渐便通过扣压土地而成为地主。这批新兴的地主,有的将土地出租,坐收地租;有的自己直接经营,雇佣人手劳动;有些像是农业工人,有了资本主义性质。但是在日本,农民出手的那些土地原属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组成部分,在法律上归领主所有,新的地主也要对领主尽封建义务。所以新兴地主与封建领主有着很深的矛盾。由于他们还兼营工商业,这些新兴地主被称为“豪农、豪商”。他们的政治倾向自然在资产阶级一边,也可说是早期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


其次,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封建制度已到了没落阶段,各类社会矛盾日渐尖锐。幕藩领主受商品经济影响,贪欲大增,对农民的剥削压榨更加残暴。结果,、农民反抗日益加强,德川时期农民暴动达到2809次之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即将发生的倒幕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下级武士发挥的作用。在日本的幕藩体制下,封建制度几乎没有什么自我调节机制,一切都有定规,没有松动。幕府将军是最高统治者,其直辖领土大约占全国领土的1/4。全国260多个藩国的大名(藩主)都要效忠于他。虽然有天皇,但没有实权,住在京都,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根本无力控制设在江户的幕府。同时,还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全国之人被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士”是统治阶级,只占人口的l0%,其中又分上、中、下级武士三类。“农”是农民,占人口的80%。“工”指手工业者。“商”是商人。这二者合计占人口的l0%。此外还有一些贱民,称作“秽多”、  “非人”。当时严格禁止土地买卖。被叫做“本百姓”的广大农民,只占有一小块土地,是附属于领主的领民。即使是占有颇多土地的新兴地主即“豪农”,其土地在法律上也属于领主。在政治上,幕府是真正的中央政府,设有整套的官僚机构,藩国也有一套机构。许多大名对幕府统治不满,萌生了反抗之心。但他们对本藩国人民的统治却很严厉。


幕府和藩国在任命官吏时,都遵循着世袭门阀制原则,对武士都严格按照上、中、下级的高低进行选择。于是政府要职只能落入高级武士之手,成为执掌实权的“权门武士”。下级武士总是与较高职务无关,许多确有才华的下级武士对此极为不满。所以,在下级武士中滋生出进行改革的愿望是不奇怪的。此外,德川时期全体武士的俸禄平均为每人每年35石禄米。当然,下级武士的收入要比平均数少得多,这更增强了他们的不满。在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之后,物价上涨,高级武士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尤其是幕府中的将军、高官和各藩国的大名,更是常常感到“国用不足”。于是,他们除加紧盘剥百姓之外,还不时压低甚至停发下级武士的俸禄,这更使下级武士恼怒,正如当时人们形容的,他们已是“恨主如仇”。


上述情况,使得原本属于统治阶级组成部分而且占据多数的下级武士,生活于贫困之中,只得寻求别的生财之路。不少武士搞起了手工业生产,从统治阶级成员变为小商品生产者。这既是社会地位的变化,也是阶级属性的变化。许多人成了商人,甚至在家中开业,成了与“工”、“商”二等级同样进行活动的人,其属性也就接近起来。也有些人变相出卖武士身份,收容富商家人为养子,使其继承自己的武士身份,借此得到钱财;还有些人直接入赘富商之家;或是把自己过继给富商当养子。


那时这些现象在下级武士中已相当盛行,以至使他们与资产阶级沟通并日益资产阶级化了。与资产阶级的一致性,决定了下级武士必定要背叛幕府,成为反封建营垒的重要成员并且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因为那时资产阶级还未形成独立的阶级,农民反抗也是自发的,能够担当起领导责任而且具有一定声望和能力的,只有这些下级武士。


还有一些下级武士接触了“兰学”。所谓兰学就是西方传来的学说,人们当然欣赏其中的启蒙思想。由于这些是由荷兰人传过来的,所以被称为兰学。对长期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日本来说,西方启蒙思想确是令人振聋发聩,大开眼界。所有这些情况,决定了下级武士将扮演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但因他们毕竟原属统治阶级,所以明治维新留下大量封建残余,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这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自进入文明时期之后,开始是小的邦国林立,接着是大国并存,后来有了相当大的帝国,发展还是比较明显的。其中有个道理,那就是纵向发展与横向冲击相结合。亚欧大陆发展较快,原因之一就是这样。大家知道,自古以来,有各种民族大迁徙,如匈奴人的迁徙、闪米特人的迁徙、日耳曼人的迁徙等等,后来还有阿拉伯人的扩张、蒙古人的横扫亚欧大陆,虽然造成战连祸结,生灵涂炭,但是却扩大了人们的眼界,进行了文化交流,使生产和生活都有了进步。那些只有纵向发展而没有横向冲击的地区,却发展异常缓慢。例如美洲和非洲内陆就是如此,直到l5世纪还处在原始公社解体的状态,甚至还要早些。近来发现,印地安人的方言竟有2000 余种,可见他们是不相往来的,更不要说外来的冲击了。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情况才起了变化。所以,文化交流,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但是,古代时期不可能真正做到大面积的长久联合。那时是自然经济状态,商业贸易不发达,带有地方
性。只有到了近代,才用经济纽带将世界联系起来。

19世纪中期,先是依靠工业革命后的发展,形成了互通有无的世界市场。l857年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就证明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这是因为,世界性经济危机必须具有以下条件:参与竞争的国家已达到一定数量;这些国家的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产值;它们的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否则某个国家发生经济危机不可能影响到别国。既然世界性经济危机已经发生,就说明上述条件已经具备了,这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物质基础。

作为世界体系,不仅包括经济上的世界市场,还包括政治上的控制。这实际上有两种途径:一是若干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大国,这在关于自由主义潮流的问题中已经讲过;一是列强的殖民扩张,把世界上大片领土占领或控制在自己手中。这第二种途径显然是侵略,是非正义的。不过,马克思曾明确论述过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问题,这在本部分的概述中已经讲过,不必详述了。到l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面形成,虽然有不少不合理的地方,但世界毕竟联成一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那时就已形成,是不可逆转的。即使到了今天,世界经济秩序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存在富国强国与贫国弱国的矛盾。然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地区,都不可能离群索居。脱离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只能努力去发展经济,争取国际经济秩序的合理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人了电气时代。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已有专题讲过。这里只谈一个相关的问题,即资本主义大国是不是还处在进步的历史潮流之中。过去人们常常说,帝国主义已经是垂死的了,政治上全面反动,变成了历史发展的障碍,怎能谈得上进步呢?上述观点受了“左”的思潮的影响,不够实事求是。实际上,资本主义大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有新的、带有全球性的贡献。前面已经谈过,美、德、英、法四国的工业产值在1900年占了全世界工业产值的72%,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它们的制成品。更重要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发生在它们那里,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既然这是由它们掌握的,而且有些成果还正在扩展到各地,包括资本输出时带到世界各地去的技术与设备。这显然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尽管其主观意图并非如此。这里说的是客观存在。如果只看其侵略意图,不问人类文明的演进,把科学技术也抛在一边,难道把这一切都当成反动的东西予以抛弃吗?没有第二次工业革命,不要新的科学技术,世界将是个什么样子呢?在政治上,前面已经说过现代意义的政治模式,那显然是进步的,但它们都出现在资本主义大国之中。硬把这些说成是全面反动,当作垃圾一样,既没有史实依据,在道理上也无法说通。难道不搞民主政治,坚持专制主义,反而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吗?可是,除去在美、英、法等国之外,又到哪里去寻求这样的民主政治模式呢?从这些现象来看,在当时,这些被称为帝国主义的大国,不仅仍处在进步的历史潮流之中,而且还起着带头的作用。  

 

民族运动也是新兴的历史潮流。l9世纪前期至中期,民族运动的突出表现是亚洲的革命风暴。它包括印尼爪洼人民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等。这些斗争波澜壮阔,英勇无畏,壮烈牺牲,沉重地打击了外来侵略者,谱写了英雄的篇章。然而,正如前面所说的,这些运动都还属于旧式的造反运动。只要稍加分析就可看出,运动的领导者都是农民领袖或是王公贵族,如中国的洪秀全、印度的章西女王等。他们是封建社会中两大阶级的代表人物,此其一;第二,所有这些领导者都没有提出近代意义的社会改造方案,只是一味排外,爱国热情很高,却不知怎样使社会进步,走上富强之路。这也难怪,作为封建阶级(包括农民),怎么可能产生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造方案呢?第三,有些运动还在使用落后的迷信方法动员群众,如中国太平天国的拜上帝会、伊朗的巴布教等。这一切都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怪不得哪个人。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情况变了。那时各资本主义大国的资本输出很活跃,既有借贷资本,更有投资办企业者。他们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办厂开业,大发横财。可是这也使那些落后地区的人首次见到了西式企业,,见识了新的、效果极高的经营手段。于是一些当地人就开始起来效法,购买外国机器办起了自己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由此而产生了。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学说也应运而生,就是从西方引进了启蒙思想。前边所说的日本“兰学”就是这样,中国的变法和维新派的主张也由此而来。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民族运动的领导权逐渐落在了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手中。其中也包括一批改变了思想、转变了立场的官僚贵族。在这方面,还是亚洲最为典型,大体上它们经历了l9世纪末的改革阶段和20世纪初的革命时期。中国的戊戌变法、印度国大党温和派领导的斗争,就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伊朗革命、土耳其革命、中国辛亥革命、印度国大党激进派领导的民族运动新高潮等等,是革命时期突出的表现,被列宁称为“亚洲的觉醒”。所以,列宁在这里说的仅仅是指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而非其它。不具备这种性质的运动,就不属于亚洲的觉醒,例如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义兵运动。另外,此时拉丁美洲和非洲也有少数运动有了资本主义性质,像墨西哥革命、古巴革命、埃及的斗争等等。总之,20世纪初民族运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当然,变化也不是一刀切,还有不少运动仍然属于旧式的造反运动,因为那里还未产生民族资本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导思想。早在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产生了但丁、彼德拉克、薄伽丘三位新文化代表人物。彼德拉克第一个提倡人文主义,主张摆脱神学迷信的控制。人文主义主张人性崇高、个性解放;要求民主,反对教会的控制;强调人道,反对神道。在人文主义者看来,完好的人应该是人性自由、富有知识、人格高尚、衣着华美、生活优越、文质彬彬、兴趣广泛等等,总之是十分有品位。当然这在那时是非常革命的,是对占统治地位的教会的挑战与批判。人文主义后来在西欧地区得到发扬光大,l7世纪更出现了像莎士比亚这样的大师。

 

人文主义作为新文化的核心,起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艺复兴运动从17世纪起逐渐演变为启蒙运动。原来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在荷兰与英国,例如格老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密尔顿、洛克等等。到l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了最高峰,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毕封、魁奈、博马舍等等大师级的人物。

此时的启蒙运动大致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启蒙思想家们破除迷信,不畏强梁,对封建社会中最“神圣”的事物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们的矛头所向,直指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与特权。

第二,把对问题的分析提到了哲学的高度,而且在哲学上坚持唯物主义,甚至无神论的思想,同时非常注重联系实际,把宣传唯物主义和揭露批判封建制度结合在一起。

第三,提倡科学与知识,坚决反对盲从和愚昧。

第四,大力宣传人权与法治,尖锐批判专制主义。

第五,满怀胜利信心,并为未来的新社会描绘了一张颇具魅力的蓝图。

 

从以上对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的简单介绍里可以看出,这种新意识形态的发展是十分明显的。启蒙运动较之人文主义,主要在下列几点有了新的发展:一是不仅在自由和个性解放上继续追求,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人文主义则基本上不涉及整个国家制度。其次是提高到哲学角度论述问题,而且还不给宗教留下一块阵地,用无神论完全否定了任何宗教与神学。再一个是为未来的“理性”社会即思想家们的理想社会描绘了一幅蓝图,而且,其中空想的成份并不很多。像经济自由、人权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后来都成为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原则,而且行之有效。更有些至今仍在实行。此外还有一些方面,但以上是最突出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