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最新热门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9

时间:2009-10-18 17:25:39  来源:刘芃、朱…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是执政党,掌握着国家政权和200万军队,主要担负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在抗El战争的不同阶段,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多次调整,虽始终未能放弃反共的立场和执行片面抗战的路线,却坚持了抗战,特别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广大爱国官兵在抗日战场上英勇作战,付出了大量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华北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的严酷现实,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对国民党政府形成了巨大压力。同时,日本侵略的步步紧逼,也严重威胁和动摇了国民党j女府的统治地位。蒋介石认识到对日作战已难避免,在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同时,也开始整理军务,加强国防,进行对日作战的准备。在军事方面,对全国陆军进行整编,对装甲兵、炮兵、铁道兵和通讯兵等特种兵部队进行整建;扩建空军,至l936年底,国民党政府空军增至31 个中队,有各种飞机600余架,飞机场262个;海军方面的力量虽然比较弱,但也拥有大、小舰艇100余艘;修筑国防工事,按照国防区域、作战计划以及战场划分构筑钢筋水泥结构的永久性工事,铁轨、枕木结构的半永久性工事和简易材料筑构的临时工事,加强各要塞的火力配备,安置了从德国订购的一批重炮。同时,实行征兵制度,推行国民军训。在经济上也进行了筹划,确立了配合国防的经济建设方针。在外交上积极寻求欧美的援助,并努力改善中苏关系。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召开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分析研究日本进攻的形势,商讨确定对付侵略的大政方针。会议推举蒋介石为陆海空大元帅,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部。8月22日,国民政府以大本营训令颁发了战争指导方案和作战指导计划。在《战争指导方案》和《作战指导计划》里,国民党提出:“以达成‘持久战’为基本主旨”,划分四个战区,对每个战区的具体作战方案和目的都有阐述。国民党认为中国土地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可以支持长期战争,因此,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要在相持中拖延时日,等待国际局势的变化。

    1938年4月1日,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其基本思想是实行持久抗战,在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运和教育各方面都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对指导和推动全国抗战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场的决定和转变的有限,担心在全民抗战的口号下,日益壮大民众力量会失去控制,只想将抗战局限为政府和军队的任务,制定了一条片面挑战的路线,这条路线的核心是要达到继续维护旧国家制度的目的。从这一目的出发,国民党否定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和制定共同纲领的主张,只同意建立一个只有建议、咨询性质的国民参政会。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调集大量兵力,从华北至华东、华中,形成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体系。当时日本侵略者进攻的重点是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战场。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也比较英勇努力,进行了忻口、凇沪、徐州、武汉等比较大的战役,并取得了若干胜利,粉碎了日本的“速战速决”,三个月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企图。

    忻口会战,中国参战兵力28万人,与日军激战半月,阵地得而复失。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和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骐等壮烈殉国。凇沪会战,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迫使敌人数次增兵,是八年抗战中最激烈的一役。l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进犯徐州。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两路日军分别阻止在山东临忻和台儿庄。在台儿庄消灭日军1 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的广大爱国将领和士兵,表现出空前未有的抗战热情,为保卫祖国英勇奋战,伤亡达80多万人,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在中国抗日战争史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国民党军的作战,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打死打伤日军近45万人,消耗日资达l00多亿日元,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对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l937年7月到l938年10月的一年零三个月内,祖国半壁山河沦于敌手,首都南京沦陷,日军推进如此迅速,中国损失如此严重,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广大群众受到国民党的压制而没有发动起来,各党派的团结合作还远没有达到必要程度,国民党军队内部的派系对立,官兵对立也造成不能集中全国军事力量,不能充分发挥爱国官兵英勇杀敌的精神。另一方面,国民党在战略战术指导上不是采取积极防御,而是分散兵力打阵地战;不是发动广泛的群众的游击战,而是单纯依靠政府军队的正规战,等等,这就使得局部战役的胜利,不能改变整个战场的溃退形势。

    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后方,基本上停止了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总方针没有变,但其具体方针和政策却有所变化。在占领武汉前,它的方针是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对国民党采取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政策;在占领武汉后,则是重视共产党轻视国民党,把主要力量用来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对国民党采取了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

    在这种形势下,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集团,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效忠日本帝国主义的伪国民政府,成为可耻的头号汉奸卖国贼。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它大肆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帮助日本侵略者加强对我国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并且组织伪军进攻人民武装力量。

    随着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蒋介石集团虽然继续抗战,但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反共倾向日益增长。l939年1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会议确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决定设立专门的“防共委员会”。会议还决定成立党政军一体化的国防委员会,蒋介石任委员长,以加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法西斯独裁统治。这一方针的确立,标志着国民党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大转变。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抗Et转向反共。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这就决定了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态度,既不放弃抗日,又要反共。

    会后,国民党发布了一系列秘密反共文件,国民党军队到处向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挑衅,制造武装冲突。国民党中统、军统两个特务组织,秘密监视、绑架、杀害共产党人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使中国抗战形势呈现出复杂的局面。

 

 

    1939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以军事反共为主,政治反共为辅的方针。随后掀起了第一次、第二次反共高潮。

    1939年12月至l940年3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从军事主要进攻三个地区:一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侵占了淳化、枸邑、正宁、宁县,镇原五座县城,并集结重兵准备进攻延安;二是进攻山西抗日敢死队;三是进攻太行山区的磁县、武安一带,矛头直指设在那里的八路军总部。中国共产党根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中的军事进攻。

    1940年10月,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限期撤至黄河以北,把50万人的八路军、新四军缩编为10万人。共产党揭露了顽固派的这一反共阴谋,拒绝其无理要求。但为了团结抗战,同意将新四军皖南部队移至长江以北。l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率新四军皖南部队9000余人,遵令北移。6日,新四军行至泾县茂林山区时,遭到国民党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和袭击,这就是国民党发动的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共产党给顽固派以有力的回击,举行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并重组新四军军部,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1940年和l941年,日军为配合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诱降,乃对正面战场施加新的军事压力,先后发动了枣(阳)宜(城)战役、豫南战役、上高战役、中条山战役和第二次长沙战役等,在这些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相当的抵抗。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省区和东南一部分地区,战线相对稳定,钳制住了日本的兵力。对敌后解放区战场的作战,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未经宣战,出动联合舰队对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使整个世界战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对中国抗日战争发生了重大影响。l2月8日,美、英对日宣战,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保证互相援助共同打败德、日、意法西斯侵略,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形成。中国作为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大最早的国家,成为这一阵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立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蒋介石任最高统帅,统一指挥战区内对日作战的盟国军队。

    1942年初,日军在攻占香港、新加坡后,为了全面封锁滇缅路,并控制印度,向缅甸英军发动进攻。2月中旬,中国国民党政府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组成中国远征军由云南边境人缅作战。由于英军毫无斗志,远征军仓促出师,指挥不统一,使作战处于被动局面。虽给敌以重大杀伤,但在敌强攻下,终以步步撤退而结束。此后,为了打通中印公路,1943年春,远征军开始了缅北反击战,分别在印度和云南西部打击敌人,打通了中印公路,给日军沉重的打击,为收复缅北及支援整个缅甸战场作出了贡献。

    1943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反法西斯盟军各条战线展开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日本法西斯陷入极为不利的地步。但国民党蒋介石为了削弱和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维护其反动统治,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

    1943年3月,蒋介石抛出了陶希圣为他写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伪造和篡改中国历史,宣扬封建主义,鼓吹法西斯主义,反对共产主义,污蔑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和八路军、新四军是“新式割据”、“新式军阀”、“破坏抗战”、“妨碍统一”;是“奸党”、“奸军”,扬言要在两年内解决中国之命运,即要消灭共产党和人民革命力量。6月,

 
    胡宗南在洛川召开防共军事会议,决定调集50万大军,准备分兵九路“闪击”延安,并于7月7日炮击陕甘宁边区的关中分区。对此,中国共产党在各解放区召开声讨大会,动员边区人民备战,全国各界人士也强烈谴责国民党当局的倒行逆施,苏联以及英、美也都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集团策划的第三次反共高潮还没有大规模的发动起来就被制止了。

    国民党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以及对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残酷镇压和对人民的横征暴敛,不仅使其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而且导致国民党战斗力的下降,在军事上也产生了严重后果。

    1944年4~12月,日本发动了“豫湘桂战役”。日军此次战役的目的是建立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到印度支那的大陆交通线,以援助其他侵入南洋的孤军;摧毁美国空军在中国的主要基地,以消除美国空军对日军和日本本土的威胁。整个战役分为豫中、长衡、桂柳三次会战。日军投入总兵力50多万人,国民党先后出动部队100余万人。整个战役,日军长驱直下,从河南一直打到广西、贵州。短短8个月,国民党军队损失数十万,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丢掉城市146座、省会4个,失去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不计其数,6000多万同胞沦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

    194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首要任务虽然还是打击日本侵略者,但是已经着眼于战后,积极进行控制整个政局的准备。5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在蒋介石的主持下,听取了政治、党务、军事、军队整编、经济、中共问题等报告,通过了《政纲政策》和若干决议,发表了宣育。会议的中心议题,一是,继续坚持国民党专政,拒绝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二是,动员国民党全党力量,准备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会上通过了《对中共问题之决议案》,攻击中共“坚持武装割据之局,不奉中央之军政令”,准备随时实行武力解决。国民党“六大”的路线,是坚持独裁、准备内战的路线。这条路线要把中国引向黑暗,是违反全国人民意愿和世界潮流的。    .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国民党各战区也开始反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