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李惠军:教学研究之“战
胡杭军:历史教学激趣艺
王叶军:同课异构优化听
陈军:中国古代文化史练
高轶军:美国中学生历史
范红军:历史教材的已知
何军:人教版必修2第二
刘金军:人教版必修2第
刘金军:人教版必修2第
陈小军:“三教合一”新
最新热门    
 
王叶军:《“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说课稿

时间:2009-10-18 17:08:53  来源:王叶军
 


王叶军:《“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知道当时中国国情,能复述 “挽救大革命”,特别是“八七会议”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历史地位;能整体把握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与实践,能初步分析解决中国共产党走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有利因素与阻力。

初步养成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根据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历史和现实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一般方法,初步了解探究历史科学的一般规律。

2、 过程与方法

采取“引导-发现-探究-总结”范式进行教学。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史料的阅读,初步学会分析运用史料的方法,初步学会科学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通过合作探讨设计方案,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分析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图片与文字材料使学生“神入”历史,形成一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祖国寻找出路的历史情感;通过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与实践的学习,体会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智慧;通过多种补充材料,孕育农村包围城市之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必由之路的历史理性倾向。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第二节,是半殖民半封建中国如何寻找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的核心内容,是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与民主政治这个首要任务的其中一个环节,是中国近代化道路的一次至关重要的探索。因此本节内容是中国近代史近代化主题,特别是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知识体系上讲,本节内容涉及到“工农武装割据”的背景、内容(理论与实践)与地位三个问题。如果以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为主线(此处小字应当理解为拓展性学习内容)提纲挈领地把握整节内容,就会使本节教材头绪更为清晰。

教学重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实践及其正确性;对当时寻找革命道路的历史体验;学习和操练用口头方式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评价历史事件的一般方法;引导和培育学生的历史理性倾向。

三、说学生

高中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高一年级的学生尤其应当培养阅读把握教材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

高中学生有对中国近代史探究的内在需求,应该着重引导他们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凸现中学历史课程现代公民教育的本质。在中学生出现信仰危机的今天,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

现在的学生个体差异特别明显,学生的不同反应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准备在问题设计环节考虑多种情况。

四、说教学过程

[NextPage]

(一)第一幕:山重水复:中国革命何处去?

方法:提供材料,设计问题,采用合作学习方式,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层层推进。(下同)

1、导入:从不同角度展示南昌起义图片与文字材料。[在营造氛围,情感熏陶的同时,在不同的角度给学生的以解答问题的提示。]

2、学生阅读课文“工农武装起义”,教师展示学生阅读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三大起义的目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史实,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

3、学生个别回答,教师按材料进行适当引导并整理答案:

三大起义的目标是大城市,攻占了大城市后,以此为基地北伐;发动三大起义的最后决定者是共产国际;南昌起义借用了国民党的名义。

4、教师借此说明:由于三大起义是出于挽救大革命的目的,因此起义虽然注意了革命的领导权但仍继续了城市中心论的错误,必然失败。然而提问三大起义承古但是否不萌新呢?[要求学生集体回答,有利于低成本地落实课本知识]

5、教师顺势引导到毛泽东拉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实践了“八七会议”的决议。然后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由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心理学的意识与能力,养成合作讨论的习惯]

材料一: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 工人阶级应时刻准备能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引自《中共“八七会议”决议》)

材料二:“1927年8月4日,共产国际从武汉来了两个苏联人,住在长沙苏联领事馆,找易礼容、夏明翰等人开了一晚上会。中心议题是提出要湖南省委签字打倒陈独秀。到了召开“八七会议”时,陈独秀就被阻止参加了。”( 根据当事者易礼容口述整理  《炎黄春秋》1997)  

根据材料一:党的工作中心是否有了转变,请说明你的理由。

根据材料二:党的工作中心转移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你还认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还有哪些不利因素?(请你自由回答)

6、教师提升主题:革命之路真可谓山重水复。

(二)第二幕:革命曙光——“红色割据”成燎原之势

1、引入材料,提出问题:[进入论证“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能性阶段,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

①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死命。(《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李立三  1930年6月)

②(有人)以为中国像西欧各国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所以大城市暴动成功后可以影响小城市及乡村;而在中国,则找不到一个大城市的经济力量能统治全国的。(中国共届二中全会的政治问题报告  1929年6月)

③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儿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   1927年12月)

分析材料,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NextPage]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得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基本涵义。

3、教师再设置问题:除了上述理论上的推论,你认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可能性还可以在哪上方面进行论证。

4、在学生回答在毛泽东的实践的知识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阐述井岗山地区的政治地理位置与大革命时期的历史。(以此进一步深化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并使学生初步了解区域思考、综合思考的必要,初步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识与经验的关系,同时使学生孕育井岗精神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而更大程度地培养历史情怀)

5、教师展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聚和发展革命力量,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然后说明理论的伟大在于指导实践:从而从三个方面展开:

(1)       关于土地革命的实践

方法:补充材料并提出问题,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了解历史用词“明智”、“务实”的基本方法,培育学生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孕育学生的政治理性倾向,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材料一:戊戌年1月24日,康有为应约在总理衙门与翁同和、李鸿章等入对是说“六部要全撤”而代之以“农、商、工等十二局”。6月16日在回答荣禄“法是应该变,但是一二百年的老法,怎能在短期内变掉”的问题时,回答说:“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就可以变了。(唐德刚《晚清七十年》第三章第八目)

材料二: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论民生主义》)

材料三: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下册》

问题:有位同学读了这三则材料感叹道,毛泽东同志的这个策略真是明智而务实的。你是否同意,请说明你的理由。

指导学生回答:比较了材料二与三,明智主要是指为了发动革命的需要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比较了材料一与三,务实主要是指抓住了主要矛盾,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2)       关于根据地的建设实践

方法:教师提供材料,提供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以学法小贴士出现,让学生明确评价历史问题的具体方法;培育历史主义的理性倾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材料一:“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的。(王明 1931年6月)“发动群众斗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保卫苏联。”(中共中央 1931年9月19日)

材料二:“九一八事变”的图片材料

问题:请正确评价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这一历史事件?

学法指导:一定要放到历史环境中去(第一个角度:按材料看,当时的环境是两点,一是民族危机开始上升,二是左倾势力在中共中央开始占据统治地位,放在这个背景下,要对其进行否定性评价,即不利于民族利益。第二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时中国最主要矛盾仍旧是阶级矛盾,在此基础上要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肯定性评价,即推动了革命的发展。第三个角度(重点论):主要是矛盾分析法,重点则是第二个角度。)

(3)       关于武装斗争的实践

方法:布置思考题[以问题存疑形式出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所采取的战略战术方针类似于下列哪一个历史阶段。

A、1926年到1927年   B、1933年到1935年  C、1937年到1938年 

D、1946年到1947年   E、1948年到1949年

(三)小结升华

[NextPage]

方法一:教师根据幻灯显示,小结本课内容,指出“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背景:城市中心论的破产

中国的国情

毛泽东的实践

形成过程:

实践---理论—实践


地位: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唯一正确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升华

启示:请你填空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武装斗争


方法二: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再请学生小结:你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
 

(四)课外拓展与参考文献

必做题:

1、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共党内出现了“城市中心论”与“农村包围城市”两种如何争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如果你是当时其中一员,你将支持何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本课一种简单的认知巩固)

2、 你在学习本节内容中得到哪些启示,请你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涉及到程序性知识与拓展性知识内容,同时也带有研究性学习的成份)

选做题

3、 请你以当时拥护毛泽东理论的共产党人的名义,给共产国际写一封信,介绍中国革命的情况。(要求查询、整理资料,提升情感)

相关书籍与网站推荐: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第十七章

近代中国网、血铸中华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