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沉痛悼念著名历史学家、…
是“观世音”还是“观音…
浅论设计创新教育与中国…
百名专家齐聚三峡大学 …
杜伦大学欲开设国学中心…
第八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
专家:大学不应片面强调…
12月17日 北洋海军正式…
试论科学的“双刃剑”与…
中华文化精神:国学的价…
最新热门    
 
大学的探索永无止境——《大学的探索》编者前言

时间:2010-12-26 13:10:36  来源:不详
步步成为现实的过程。理想的可以追求可以实现,让人民大学呈现着蓬勃向上的活力。纪宝成2008年作为教育界的唯一代表被评为中国思想力人物,显然与此不无关系。正像评选活动在对候选人的介绍中所提到的那样,这些人“均是各行业的思想精英,同时也是行动巨人。他们都对自身行业有着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并且不遗余力地将理论和思想付诸于行动。”纪宝成本人也被评价为“在一个文化失落的年代,大学改革与国学热呼声日嚣,二者在学者纪宝成身上合二为一,他成为变革时代的一个文化的符号。”

 

    三是扎根传统,放眼世界,注重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大学传统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中汲取营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能置身世外。面对全球化浪潮和知识经济的影响,面对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面对变化的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环境,纪宝成校长大声疾呼,无论是从国家命运还是大学自身命运来说,大学都必须放眼世界,大力提升国际性,对此别无选择。他明确提出,国际文化交流应成为高等教育的第四项职能,中国人民大学要力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排头兵。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开办国际小学期,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性;并在历史上第一次专门制定提升国际性规划纲要、采取战略举措大力提升学科建设、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国际性。

 

    同时,纪宝成校长也认识到,各国的大学都应根植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国情之中。即使是借鉴、移植外来的文化观念和制度,如果在本国的传统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相契合的因素,那么外来的观念和制度也很难在本国扎根或者发展起来。所以他明确反对“大学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提法,认为在当今世界,所谓的“国际化”,无非就是“美国化”;他主张以“国际性”来代替“国际化”,并自觉地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传统中汲取营养。这在纪宝成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中都有明显的体现。比如在办学思想层面,他把人大精神概括为“立学为民,治学报国”,他希望学生具有“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成长目标,具有“明德、博学、求是、笃行”的学术品格,具有“行为精英,心为平民”的处世方式,他希望教师既做“经师”又做“人师”等等,无不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比如在办学实践层面,他竖立孔子像,建立孔子研究院,首创国学院,命名明德楼,建议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