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上博(四)·曹沫之陣…
《上博(四)·曹沫之陣…
《上博(四)·曹沫之陳…
《上博(四)·曹沫之陳…
由《上博三.仲弓》的「…
《上博三.恆先》「意出…
《郭店》、《上博》從「…
《子虚赋》、《上林赋》…
《三德》与《黄帝四經》…
文学批评还有自己的读者…
最新热门    
 
試論《上博(三)‧周易》的「融」及相關的幾個字

时间:2009-8-8 16:58:36  来源:不详
」得聲。不過所從的「○」旁誤寫成「口」形,因為「口」形作「 」,與「○」作封閉形,二者形體有所不同,一般是不會相混的。[18]其次,楚簡「流」字分析為從「 (毓)」應該是可以的。而最後,《上博(一)‧孔子詩論》8「〈小弁〉、〈考言〉,則言 人之害也。」「 」字學者多以為從「虫」聲,但以目前材料而言,似未能確定。

[1]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頁171。

[2] 裘錫圭〈甲骨文中的見與視〉《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1998.5)頁1-6。

[3] 2004年4月15日筆者在台北萬卷樓出版社翻閱《上博(三)》,4月16日將初步瀏覽印象發電子信箱向幾位師友報告,其中曾提及本字可能應釋為「融」。

[4] 徐在國〈上博竹書(三)《周易》釋文補正〉,簡帛研究網,040424  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xuzaiguo04.htm、孟蓬生〈上博竹書(三)字詞考釋〉,簡帛研究網,040426,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mengpengsheng01.htm。

[5] 本文主體部分曾於2004.3.13在台中東海大學「文字學學術研討會」宣讀。

[6] 李零〈古文字雜識(二則)〉《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7.10)頁757。

[7] 沈培〈上博簡《緇衣》篇「 」字解〉《華學》第六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6)頁73注23。

[8]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頁222、劉釗〈讀郭店楚簡字詞札記〉《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頁79、李天虹〈上海簡書文字三題〉《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2002.3)頁380-381、曾憲通〈「子」字族群的研究〉《第一屆中國語言文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9] 龍宇純〈說文古文「子」字考〉《大陸雜志》第21卷第1、2期合刊(1960.7),頁92-93。

[10] 李天虹〈上海簡書文字三題〉《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2002.3)頁380。

[11] 其他相同字形見李守奎《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3.12)頁169。

[12] 李學勤〈包山簡一楚先祖名〉《文物》1988.8,亦刊載於《李學勤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1)頁331、許學仁〈包山楚簡所見之楚先公先王考〉《魯實先先生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萬卷樓,1993.6)頁52-61、曾憲通〈從「」符之音讀再論古韻部東冬之分合〉《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7.10)頁746、李零〈古文字雜識(二則)〉《第三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頁758、袁國華師〈楚簡疾病及相關問題初探-以包山楚簡、望山楚簡為例〉《中國南方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3.12.19)頁28(44)。

[13] 李家浩〈包山竹簡所記楚先祖名及其相關的問題〉《文史》第四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1997.1)頁10、13補記。

[14]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新蔡葛陵楚墓》圖版九七。

[15] 陳偉〈讀新蔡簡札記(三則)〉,簡帛研究網,04/01/30。

[16] 何琳儀〈新蔡竹簡選釋〉(下),簡帛研究網,2004. 12.07。

[17] 李家浩〈包山竹簡所記楚先祖名及其相關的問題〉《文史》第四十二輯(北京:中華書局,1997.1)頁13補記。

[18] 吳振武〈古璽合文考(十八篇)〉《古文字研究》17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6)頁271、張桂光〈沬司徒疑簋及其相關問題〉《古文字研究》22輯 頁66、曹錦炎〈楚簡文字中的「兔」及相關諸字〉《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上海:上海大學,2002.7)頁3、蘇建洲<楚文字考釋九則>《輔仁國文學報》第19期2003.11 第九則。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