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战…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化…
大众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
最新热门    
 
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矛盾的不可回避性

时间:2009-9-8 17:38:44  来源:不详
依然保持着功能性用乐既娱神又娱人的传统。一位大学教授看到我们在乡间采录到“过三周年”仪式中乡民们对着祖宗的神牌、对着祖先的坟茔虔诚地叩首且大放悲声之时,民间乐班相伴演奏着《百鸟朝凤》、《抱妆台》、《尺字开门》、《哭皇天》等乐曲,他惊讶地言道:在这时奏乐,其审美、欣赏的主体是谁?!然而,这样的情状在当下的乡间社会却是天天都在复制着。在这样的礼俗之中,在动响街衢与旷野的笙管唢呐乐曲声中,乡民们彰显着“孝道”,凝聚着血缘亲情,愉悦鬼神,慰藉逝者的灵魂的同时也使参与者得到了生命中不可或阙的体验。时至当下,你只要走到乡间社会之中、甚至是城市的边缘地带,不用怎样费劲,就会听到和看到由音乐班社所演奏的音乐以及乐社艺人的演奏,当然在礼俗中奏乐也成为乐人谋生的手段。有意思的是,一些音乐工作者来到乡间“采风”,不是对传统音乐在乡间社会的文化空间与乐曲一起进行全面地考察,而仅仅是将乐班所奏的乐曲记录下来带走,以为这就是对传统音乐进行了保护。
    就在京畿周边,白洋淀深处,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九至二十一,是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上会的日子,届时香会必搭大棚,供奉药王邳彤和十大名医,在音乐会笙管乐曲声中,乡民们焚香祭拜、许愿祈福;抗日烈士也是他们祭拜的对象。每年正月初一,音乐会都会到村中的烈士祠前为英灵演奏半日;只要是在“会”者,如果家中有人不幸去世,音乐会都会为其奏乐送行。这些音乐会的会旗大都写着“善会”、“圣会”的字样,他们所有的奏乐都是免费的,由于有“为神奏乐”的意识,演奏时十分虔诚,绝对不允许随意。所有的乐曲均为建会时(据口传资料该会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进入仪式中的传统乐曲,他们从来不演奏时下流行的曲目,因此传统有着相对的稳定性。香会的会首必定是由村中德高望重之人担当,音乐会的乐手都非职业,但每到上会的日子,他们会撇下手中的活计集中在一起,因为音乐会在他们的心目中是神圣的,这也是乡民们团结一体、凝聚力、向心力的体现。
    但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几百年传统的音乐会社,如同冀中成百上千的音乐会一样却在20世纪下半叶有近20多年的沉寂。主因大家都清楚,在那时这一切都被革除,好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还没有忘记当年的技艺,传统也得以恢复。我们的确应该对民间具有积极健康意义的礼俗进行保护,尊重传统。记得一位主管文化的高级领导曾经在某种场合作过如此地表述:我们对于传统应该具有崇敬之心。说得何等好!当然,我们不应该去承继什么“三寸金莲”之类,这就是对传统礼俗需要辨析的道理。但如果不加辨析,将许多民间礼俗一概封杀,依附并与其共生的音乐文化传统也就遭遇了灭顶之灾,大家都懂得所谓“皮与毛”的关系,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并不令人乐观。
    那是在2005年的元月,我们来到山东滨州市考察传统音乐的生存状况。在某县我们找到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艺人进行家访,可以看出他对不速之客怀有较大的戒心,沟通难度较大。当他得知我们的真实意图就是来向他求教学习的时候,悬着的心才逐渐平复,采访较为顺利。然而就在这时,他的家中进来一位态度较为生硬的“警察”对我们进行盘问,老人赶紧站起向我们介绍说这是他的儿子,是怕家中有事“借”了警服穿回家来唬我们。他解释到,当地对于民间葬礼用乐的管理时松时紧,不久前他们还曾经被乡镇的有关人员没收了“家伙”,到现在也没有要回来。说到此他是一脸的苦笑与无奈。他讲葬礼过于大操大办显然不好,但民间礼俗是祖辈上传下来的东西,其中对乡民的确有彰显孝道、弘扬民族美德、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教育后人的功能,他们就是葬礼中的执事者,将祖辈传承的奏乐技艺和代代相传的乐曲呈献于社会,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成为他们生存的手段。有意思的是,虽然乐器被没收,但当地一位领导的长辈去世,却要他们前去奏乐,这使得他们很不解。由此说来,这些执法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他们也怕背上不孝的恶名,这就是礼俗的力量,而礼俗又是不会轻易被行政命令和手段所能够禁绝的。
    其实,上面所提到的当下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西安鼓乐”、“北京智化寺京音乐”、“甘肃拉不楞寺音乐”、“河北固安屈家营音乐会”等等,还有许多此类申报省级项目者,在历史上都是这种功能性下的生存,之所以会出现当下难以为继的局面,主要是这种功能性的缺失,如果存有这种社会功能性,其实这些音乐本身根本用不上什么保护,因为它们活得好好的。举例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明代宫廷音乐早已演化,毕竟宫廷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当年宫廷中传入智化寺的音乐得以管中窥豹。是什么原因造成500年前的音乐传承到当下呢?主要是因为寺庙将这些乐曲运用于放焰口做法事的仪轨之中,僧人们经常性的法事行为,音乐在其中成为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