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最新热门    
 
铜鼓文化与稻作文化

时间:2009-9-8 17:40:59  来源:不详

稻作农业是一个将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的过程。作为稻作农业起源地至少需具备这样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野生稻,二是必须有把野生稻驯化成为栽培稻的人。珠江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地属亚热带,气候温热,雨量充沛,适合稻田生长,是迄今发现的野生稻最为密集的地区。

在广西、广东等古越人居住的珠江流域,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含“麓”、“稻作”等发音或意思的地名,而这些词汇正是古越语对“水田”等的称呼。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邕江流域发现多处距今5000多年的颇具规模的大石铲遗址。石铲的一般形制为小柄双肩型和小柄短袖型。大者长70多厘米,重几十公斤;小者长仅数厘米,重几百克。这些石铲制作规整,双肩对称,两侧束腰呈弧形内收,至中部又作弧形外展,呈舌面弧刃。通体磨光,棱角分明,曲线柔和。大石铲是从双肩石斧演变而来,是适应沼泽地带稻田耕作的重要工具,是新石器时代壮侗语民族稻作农业已经初具规模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样,东南亚大多数国家也拥有较为悠久的稻作生产历史,至今仍是世界稻米的主产地,在这些国家也保留有大量与“稻作”有关的地名。

    有鉴于此,可以说,在珠江流域及东南亚地区,存在着一个特点鲜明的稻作文化圈。而分布于这一地区的铜鼓文化,也形成了世界性的铜鼓文化圈。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分布于这一地区的铜鼓文化圈与稻作文化圈有着相当密切的文化关联,稻作文化是铜鼓文化产生的人文背景和物质基础。

 

二、铜鼓艺术与稻作文化

(一)铜鼓鸟雕塑艺术与稻作文化

在冷水冲型铜鼓和灵山型铜鼓上,都有鸟的塑像。铜鼓上的鸟塑像所处位置是比较相近的。冷水冲型铜鼓的鸟塑像都铸在鼓面上,与青蛙、牛橇、乘骑和巨龟的地位相当。灵山型铜鼓的鸟塑像都铸在鼓的一侧,所在位置必定对着鼓耳,而且无论是一只小鸟还是一对小鸟,都处在左耳的下方。鸟的形象都是回首,短颈,纺锤形身,长尾,身体显得圆胖。冷水冲型铜鼓上的鸟,羽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