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工作计划 >> 正文
2010年建筑节能发展规划…
2010年机关事务管理局节…
2009年消防工作思路(1)
国土资源局2010年工作思…
规划局2010年工作思路(…
申报2010年节能专项资金…
2010年节能减排方案(1)
2010年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2010年节能减排综合性工…
2010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
最新热门    
 
2010年建设部建筑节能计划(1)

时间:2009-12-13 10:15:11  来源:不详
环境及节能改造。
    在村镇中推广太阳能建筑,到2000年累计建成1,000万m2,至2010年累计建成5,000万m2。
    村镇建筑通过示范倡导,力争达到或接近所在地区城镇的节能目标。
    按上述目标开展工作,则至2000年,可累计节能2,700万t标准煤,至2005年可累计节能事业大发展的需要。
4.  科技发展任务   
4.1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的技术进步,多层次地发展建筑节能技术,既坚持以实用技术为主,又有重点地研究高新技术,使建筑节能科技发展获得有巨大实际应用价值的成就,满足各阶段节能目标的需要。
    针对建筑节能技术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其中占建筑能耗比重较大,对建筑热环境影响明显的一些难点,以及节能投资较少而效益显著的项目,作为重点攻关。在攻关中,注意学习、引进世界建筑节能的高新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条件,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务求取得重大突破。通过研究,形成包括材料、设计、制造,施工、运行在内的多种配套技术,以及研究一开发一示范一推广一条龙体系,以节能产品和节能工程为依托,使研究开发和工业生产、工程建设紧密结合,使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4.2  研究开发主要内容  在建筑节能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落后得多。如何迎头赶上,快速发展,这就必须根据我们的国情国力,选准一批对节约能源、改善人居环境及大气环境有重大价值的关键技术,精心组织研究开发,结合国际合作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形成一批建筑保温、密封、采暖、通风等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实现商品化生产和推广应用,成为建筑业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以保证上述发展目标的实现。   
4,2.1  门窗密封条  我国门窗冷风渗透严重,采用门窗密封条,即可节约采暖能耗约10~15%。国外密封条品种规格繁多,可择优引进密封性强、耐久性好、使用方便、价格适中的门窗密封技术,满足新旧建筑钢木门窗密封的需要。
    密封性能良好的建筑,将带来正常需要的换气问题,可采用在窗(或墙)上设置的微量通风器解决。
    尽快建起门窗密封条及微量通风器厂。
4.2.2  多层保温窗  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窗户是保温的薄弱环节,随着其他围护结构部分保温隔热能力的提高,窗户的这个缺陷愈益突出。为此,应参照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国情进行研究,务求提高窗户档次,增加玻璃层数,阻断窗框热桥,加强密闭性,做到坚固耐用美观。
    对于现有建筑窗户,研究开发加层技术,使单层窗加成双层窗,双层窗加成三层窗。加层窗应该牢固,易于拆装、擦洗。
    改建(新建)新型保温门窗厂,建立加层窗服务公司。
4.2.3  外保温复合墙体  复合墙体是保温外墙发展的主要方向。采用此种墙体的建筑热稳定性好,冬暖夏凉,能保护主体结构,外表美观,旧房改造时不致影响使用,但要解决外表面防裂、防空鼓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可在借鉴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并引进加强网布、聚合物砂浆等技术,生产系列产品,形成配套技术。
    建设加强网布厂、聚合物外加剂(或预拦砂浆)厂,建立外保温施工专业队(公司)。
4.2.4 热量按户计量及温控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单管顺流式采暖管网布置,无法按户计量<FONT&NBSP;FACE=宋体>器、气温补偿器等设备及其自动控制技术,使管网系统进一步做到动态调节,建设生产供热调节设备的工厂。
4.2.6  热反射保温隔热技术  辐射是室内传热的主要方式。采用热反射材料作窗帘、墙壁和天棚夹层以及通风管道表层,将辐射热反射回去,是一项效益高而费用低的节能技术,应进行系统研究,并开发生产系列产品。
    低发射率玻璃能使阳光射入室内,但室内红外热不易逸出室外,国外已在大量推广应用。预计我国下世纪初也将推广,现在起应该开始研究.建设生产热反射材料的工厂。
4.2,7  城市太阳能建筑技术  我国北方冬季太阳能资源较许多发达国家丰富得多,在建筑中用好太阳资源,对于节约能源,增进人体健康极有益处。过去这方面研究的重点偏于农村太阳房,对于城市建筑中充分利用太阳能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