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隋唐时期的风水名流
论文学史范型的新变──…
唐五代若干作家生平琐考
论隋唐《文选》学兴起之…
评《剑桥中国隋唐史》
《中国风俗通史·隋唐五…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登科记考》所载五代状…
五代莆田状元徐寅考略
五代状元所战胜的对手甚…
最新热门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上)

时间:2009-8-8 16:40:38  来源:不详
唐代文人的生活和创作环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霍有明《论唐诗繁荣与清诗演变》〔37〕唐诗部分收论文12篇,涉及唐初诗歌的承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与王孟的诗歌创作、高适、卢纶的边塞诗及郑谷研究,是其师从湖南师大王昌猷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习心得。霍然《唐代美学主潮》〔38〕分起源、开端、展开、深入四部分,各下高四节,层次分明,结构整齐,是一部从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对唐代美学思潮进行宏观研究的著作。其它著作还有张采民《融合与超越——隋唐之交诗歌之演进》(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黄炳辉《唐诗学史述论》〔39〕、蒋长栋《唐诗新论》〔40〕、郁贤皓《唐诗经典》〔41〕、周建国《煌煌唐韵》〔421、龙建国《唐宋词艺术精神》〔43〕等。
    作品集整理有陈铁民《王维集校注》〔44〕、詹瑛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45〕、储仲君《刘长卿诗集编年笺注》〔46〕、屈守元、常思春主编《韩愈全集校注》〔47〕、蒋维崧、赵蔚芝、陈慧星、刘聿鑫《刘禹锡诗集编年笺注》〔48〕、刘衍《姚合诗集校考》〔49〕、辽宁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万有文库”杨镰校点《李太白全集》、王学泰校点《杜工部全集》、董乃斌校点《李贺歌诗编·李商隐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唐诗小集”中的陈继明《曹唐诗注》〔50〕和陈文华《张谓诗注》两种〔51〕,及该社最新校点的《李白全集》《杜甫全集》《王维全集》《柳宗元全集》《杜牧全集》。还有张锡厚录校《敦煌赋汇》〔52〕、裴斐《李白选集》〔53〕、孙昌武选编《韩愈选集》〔54〕、王学太校点《王夫之品诗三种之二:唐诗评选》〔55〕、冉云飞点校《唐宋诗醇》〔56〕。张忱石校点《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57〕、李健超《增订两京城坊考》〔58〕与唐代文学研究有关,亦附录于此。港台版书籍则有阮廷瑜《钱起诗集校注》〔59〕、李卓藩《李贺诗新探》〔60〕、李丰懋《忧与游——六朝隋唐游仙诗论集》〔61〕、凌欣欣《初唐诗歌中季节之研究》〔62〕、罗联添《唐代四家诗文论集》〔63〕、谢楚发《李白的人生哲学:诗酒人生》〔64〕、王基伦《韩柳古文新论》〔65〕等。辞典类较好的有宋绪连等主编《唐诗艺术技巧分类鉴赏辞典》〔66〕,它编辑并解析了483条唐诗艺术技巧,分别隶属于立意切题、谋篇布局、抒情写景等13大类,每条注明立目依据、典型诗例,再从美学角度加以解说赏析。附录《唐诗艺术技巧综论》辑录前人有关唐诗体制结构、诗法技巧、风格韵致、因革流变之评论。定位在通俗性、普及性上的书籍有王步高主编《唐诗三百首汇评》〔67〕、羊春秋《唐诗精华评译》〔68〕、张晓云《雄浑飘逸:大唐诗》〔69〕、胡汉生《唐乐府诗译析》〔70〕、张忠纲《唐诗三百首评注》〔71〕、徐放《唐诗三百首新译》〔72〕、杨光治《唐诗精华三百首》〔73〕、杨洁《唐诗一百首》〔74〕、朱炯远《唐诗三百首译注评》〔75〕、贺新辉主编《全唐诗鉴赏词辞典》〔76〕、李敬一主编《休闲唐诗鉴赏辞典》〔77〕,以及浙江人民出版社《说唐诗》系列:《爱国情思》《咏史怀古》《修身立志》《思亲怀乡》《交友酬唱》《山水胜迹》《咏物寄寓》 《人世百态》〔78〕;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国诗苑精华”系列,其中唐代诗人选集有李白卷(林东海著)、杜甫卷(吴庚舜著)、白居易卷(龚克昌著)、李商隐卷(陆永品著〉。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出版了1993—1994年和1995—1996年合辑两种,收论文摘要50篇,新书评选22篇,及骆宾王研究述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真伪辨综述、台湾地区唐代文学、柳宗元和敦煌学的研究概况等专题论文。《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收论文57篇,是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的结集,“多数论文提出了新颖的见解,有四分之一的论文足以代表国际学界的学术水平。”〔79〕
    研究论文
    两年间发表之论文,包括赏析、书评,共计1590篇,其中1997年710篇,1996年799篇。以下分综论、初盛唐(附隋代)、中晚唐(附五代十国)三部分加以概述。
    一、综 论
    罗时进《孤寂与熙悦:唐代寒食题材诗歌二重意趣阐释》〔80〕通过考察今存一百多位诗人寒食题材的作品,意在解释这种具有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变异性和风俗情境是怎样影响诗人创作的,并由此对孤寂与熙悦这两重意趣在唐代寒食诗中始终并存的现象进行文化观照。这种观照较《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中的相应章节,在理论分析、意义阐释方面要深入一些。〔81〕李乃龙《论唐代艳情游仙诗》〔82〕分析唐代艳情游仙诗的产生原因:一,源于神仙观念;二,来自道教有关性的养生术;三,仙话传说的影响。文章认为,游仙诗中所描写的仙女与凡夫之恋,表现了艳情的雅化;而中唐游仙诗则将艳情诗仙化,道士与女冠之恋被视为仙人之恋。李商隐是该题材创作中的大家,其爱情游仙诗深情绵邈,婉转曲折,是此类诗歌之精品。李乃龙另有《中唐游仙诗的社会学阐释》一文〔83〕,可参考。女冠是唐代社会一个特殊的阶层,女冠诗人占擅唐代诗坛风骚,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是一种颇为奇特的现象。高利华《道教与诗教夹缝中的奇葩:论唐代女冠诗人》〔84〕通过对唐代社会风尚、文化背景和女冠这一特殊阶层生活习俗、传世作品的考释,论述道教对女冠诗风影响以及女冠诗人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意义。作者认为,女冠诗最引人注目之处,就在于“纯情”的魅力,在微妙的感情世界中,纵横驰骋,淋漓尽致,曲尽其妙,毫不讳饰,披露个性意识和最敏锐的感觉。相关论文还有姜明《唐代女诗人简论》〔85〕、张松辉、刘雪梅《从三个女诗人看道教对唐诗的贡献》〔86〕、王定璋《道教文化与唐代诗歌》〔87〕、黄世中《论唐代醉酒诗的“道味”》。
    吴承学《唐诗中的留别与赠别》〔89〕辨析留别与赠别的不同含义和来龙去脉,认为留别是留诗而告别,赠别是赠诗而送别,二者相对,不可混为一谈。从某一种特定角度着手的还有顾爱霞、高峰《唐代宫怨诗新论》〔90〕、黄依林《论唐代宫怨诗》〔91〕、张亚萍《唐代县尉诗人的创作特色初探》〔92〕、李子广《进士·诗人·县尉:唐代科举与文学丛谈》〔93〕、杨晓霭、胡大浚《陇右地域文化与唐代边塞诗》〔94〕。唐代社会有两类知识分子:翰林学士和节镇幕僚,对前者的研究岑仲勉的一系列著作已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后者的研究戴伟华曾有《唐代幕府与文学》《唐方镇文职僚佐考》〔95〕,此后的《唐方镇僚佐职掌考释》〔96〕一文在严耕望《唐方镇使府僚佐考》〔97〕的基础上,察补阙遗、匡正误失,为进一步研究这一课题奠定了基础。考证之作还有吴在庆《唐五代作家生卒年考》〔98〕等。在浙江召开的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中,有12篇文章探讨浙东山水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胡大浚《唐诗中的丝绸之旅》、钱茂竹《试论唐诗之路的历史渊源》、吕洪年《情思何所寄,山川一缕魂:唐诗之路山水传说的审美价值》、郁贤皓《唐代诗人与剡中风光》、肖瑞峰《浙东唐诗之路与日本平安朝汉诗》、于景祥《谢灵运与唐代几个时期的诗人对浙江山水的不同反映》、姜光斗《论唐代浙东的僧诗》、阎琦《李白三至越中考索》、竺岳兵《〈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旨新解》、《剡西:唐诗之路》《新昌三绝介绍》、周寅宾《论方千的浙江山水诗》。〔99〕。
    唐人七绝中,今昔之感的抒发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叶华《一个常见的主题,奇妙纷呈的表现:唐人七绝中今昔之感表现方法举隅》〔100〕从景物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形象的描绘和语言的运用四个方面加以举例分析,从一个特定的侧面展现出唐人七绝的艺术风貌和成就。张国庆《近体诗声律结构体现的美学精神》〔101〕则从总体上分析唐诗各体式共有的声律结构特点中蕴含的和谐精神。文章认为,近体诗声律结构体现着以差异、对立为前提,要求诸差异和对立因素在对立联结、融合互渗、互济互泄、转化生成的动态过程中达到和谐的美学精神,其表现手段就是通过平与仄的高低、升降、长短来实现。近体诗的声律结构注重整体和谐,这种整体和谐具有某种循环论的性质。在组联成诗方面,近体诗选择了粘式结构作为唯一的构律规则,这种粘式结构有三个特点:1.部分保留了齐梁声律理论与实践立足于语音声调之“异”以求和谐的特点;2.在局部,亦即上下两联之间增添粘合关系,部分打破了轻重悉异的原则,但却在更大范围内达到了“以他平他”的效果,全诗声律遂在整体上达到和谐。3.粘式结构形成的正是一个变化丰富、秩序严整、首尾相应、密合无间的。从诗体入手的还有史创新《唐人七绝压卷之作新探》〔102〕、王志民《唐代七言古诗论略》〔103〕。
    陈铁民《略论闻一多唐诗研究的启示》归纳闻一多在《唐诗杂论》《唐诗大系》中体现出来的唐诗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认为闻一多考证唐代诗人生平事迹有四种基本方法:1.从史传、碑志、书序、野史笔记等著述中广搜所考对象的生平资料,并参验本人的诗文等,以定其正误;2.利用所考对象留存的诗文进行考证,探取作者的生平行事;3.从与同时代人的交往来考察;4.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从多方面取得证据。张锡厚《敦煌诗歌论稿》分为敦煌文学简况和敦煌诗歌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两部分,前一部分将敦煌遗书中的唐五代诗歌划分为流传在敦煌地区的中原诗歌和在敦煌地区创作并流行的诗歌两类,分别加以细致的分析,后一部分部结敦煌诗歌在反映社会变革、历史事件、山川名胜、佛教文化、民间世俗五个方面内容的思想艺术价值。〔104〕周勋初《御定〈全唐诗〉的疏误与〈全唐五代诗〉的编纂》〔105〕是其继《叙〈全唐诗〉成书经过》〔106〕和《康熙御定〈全唐诗〉的时代印记与局限》〔107〕之后,又一篇《全唐诗》研究的长文。它分为当代反响、《全唐诗》改编工作的酝酿时期、十年动乱后唐诗研究领域中的新气象、篡辑《全唐五代诗》的必要性四部分,不啻一篇《全唐诗》研究的小史。1956年湖南长沙窑的发现使我们见到了53首不见于《全唐诗》的佚诗,其中五言诗48首、七言诗5首。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周世荣公布了其研究成果《长沙窑唐诗录存》和《唐五代长沙窑瓷器题诗概说》。陈尚君亦撰《长沙窑唐诗书后》,分析阐述这一发现对《全唐诗》辑佚的价值。〔108〕其它有关唐诗学研究的论文还有黄炳辉《唐诗学的历史回顾和走向预测》〔109〕、纪永贵、何家荣《唐诗整合研究方法初探》〔110〕、曹之《宋代整理唐集考略》〔111〕、罗时进《清编〈全唐诗〉与重编〈全唐五代诗〉》〔11 2〕、黄震云《新发现的唐诗叙录》〔113〕等。
    霍松林《论唐人小赋》〔114〕从赋的诗化、主体意识的高扬、体裁的多样与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久被忽视的唐人小赋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开辟了唐代文学百花园里一片春色。其它散文方面的重要论文还有周振甫《唐宋八大家论》〔115〕、陈平原《唐宋古文述略》〔116〕、陶新民《唐代古文运动再审视》〔117〕、韩理洲《唐代散文作者辑佚考》〔118〕、程章灿《唐代墓志中所见隋唐经籍辑考》〔119〕等。小说方面的重要论文则有苏兴《以白居易、元稹为核心的中唐小说集团述论》〔120〕、卞孝萱《〈红线传〉〈聂隐娘〉新探》〔121〕、张跃生《佛教文化与唐代传奇小说》〔122〕、申载春《道教与唐传奇》〔123〕、张松辉《道教与唐传奇》〔124〕、车宝仁《唐传奇新考证》〔125〕等。

   二、初盛唐
    有关隋诗研究的论文有六篇;康震《隋代诗歌的文化渊源》〔126〕和《历史的追溯:对隋代诗歌的文化阐释》〔127〕、曹道衡《论隋代诗歌》〔128〕、霍然《论隋代诗歌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129〕、党银平《试论隋人对唐诗繁荣的积极作用》〔130〕、王祥《试论隋诗渊源走向与隋唐之际诗坛》〔131〕。康震《隋代诗歌的文化渊源》从隋代诗人角度入手,探讨其文化制度渊源。认为隋代诗人有三类:一,西魏、北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