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隋唐时期的风水名流
论文学史范型的新变──…
唐五代若干作家生平琐考
论隋唐《文选》学兴起之…
评《剑桥中国隋唐史》
《中国风俗通史·隋唐五…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登科记考》所载五代状…
五代莆田状元徐寅考略
五代状元所战胜的对手甚…
最新热门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上)

时间:2009-8-8 16:40:38  来源:不详
赵殿成考出王维实卒于上元二年(761),又据《新唐书》所载享年61之说,当为701—761年。而两《唐书》王缙传皆谓缙卒于建中二年(781),年82,据此逆推,他当生于700年。缙为王维弟,却反比王维早生一年,故赵说亦有人质疑。对此,王从仁、杨军、王达津、陈铁民、张清华都曾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毕宝魁《王维生年考辨》〔197〕根据王维《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中“年算六身知”,考证“六身”即指“亥”字,故王维当生于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岁当己亥,卒年为上元二年(761),享年63。此说在肯定赵说卒年和两《唐书》王缙传所载享年不误的前提下,解决了弟生兄前的矛盾。其它,在版本方面有陈耀东《王维集知见录》,散文校理方面有杨军《王维文校理札记》。〔198〕
    在生平与思想方面,吴在庆《试论王维的风度》将王维的风度用“儒雅风流,萧闲淡远”八个字来概括,联系其生平思想,结合其诗文创作,详细剖析随年龄增大、涉世深入,特别是仕途与人生的几经坎坷,思想由奉儒转为佛修道,风度由儒雅风流向萧闲淡远转变的轨迹。毕宝魁《关于王维仕与隐的思考:王维思想及处世哲学的特征与评价》联系与王维仕与隐有重要影响的人际关系,像与诸王、与裴耀卿和张九龄、与李杜的关系,分析王维亦官亦隐,无可无不可的思想和处世哲学,以为王维这种达则兼善、穷则独守的思想和处世哲学,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典型性,是封建社会人治特征的必然产物,“只要专制制度的余弊尚存在,这种思想性格便会永远相伴随。”相关论文还有严国荣《居士信仰:王维文化心态的动态分析》、阎翠荣《从王维诗的“闭门”意象看隐逸心态》〔199〕、王辉斌《王维婚姻问题四题》〔200〕、谭胡炎《王维性情及其隐逸》〔201〕、彭多《浅谈禅宗王维思想和创作的影响》〔202〕等,都不乏启人之处。
    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从美学角度入手的,如周晴《王维诗歌的审美特征》〔203〕;有从绘画角度入手的,如金学智《论王维的诗中画意及其气韵生动:〈王维诗中的绘画美〉续篇》〔204〕、段安国《王维诗中有画的个性色彩》〔205〕;有从音乐角度入手的,如吴肃森《论王维诗歌的音乐美学特质》;有从比较和影响入手的,如师长泰《实做有尽、虚做无穷:〈辋川集〉王、裴王绝诗比较》、荆立民《追求者的歌唱和绝望者的哀吟:“大历继王维”说的质疑》〔206〕、柳晟俊《王维诗对李朝诗人之影响考》;有从外部入手的,如赵海菱《王维诗歌与儒家文化精神》〔207〕、刘晓林《王维诗歌创作与奉佛思想的矛盾性》〔208〕、王树海《东土佛教与王维诗风》〔209〕、吴晓龙《仙道活动与王维山水诗歌创作》〔210〕等;有从内部入手的,如陈允吉《王维〈辋川集〉之〈孟城坳〉佛理发微》〔211〕、邱瑞祥《试论〈辋川集〉中的佛家色彩》〔212〕、于海崇《王维诗与佛道两家色彩崇尚》〔213〕、欧海龙《论王维山水诗的梵音世界》〔214〕、邱瑞祥《王维佛理诗之分类及渊源》〔215〕、师长泰《哲理机趣与自然景象的契合: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216〕。其中,于文从剖析王维诗歌青白错杂的色彩世界入手,探讨其诗与佛道两家色彩崇尚之间的密切关系,角度较为新颖。在题材上,探讨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论文仍占较大比例。张毅《王维与盛唐山水诗的明秀空静之美》〔217〕认为,王维与追求诗境明秀之美的其他盛唐诗人将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由早期的巧为形似之言变为兴象玲珑的意境创造;其诗歌创作受隐逸之风和禅宗思想影响较大,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与禅的静观默照合而为一,神会于物,超入禅境,能于空静中传出动荡,平淡里透出幽深。相关论文还有李竑《试说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李亮伟《王维的山水审美情质》、张晓明《试论王维山水诗的空灵之美:兼及庄学本体论对王维的浸润》、崔康柱《超越与救赎:王维山水诗文化意蕴试释》、陈红光《王维山水诗中的画理》、刘文刚《王维田园诗试论》、张应赋《王维的田园诗及盛唐田园诗派》、赵丽、岳道平《王维山水诗的美感效应》、李晓湘《王维田园诗漫沦》、金五德《论王维田园诗》。〔218〕从诗体角度入手的有邱瑞祥《论王维的七言律诗》〔219〕、入谷仙介《关于王维早期的乐府诗》〔220〕。邱文认为,王维是沈宋至杜甫之间的过渡性人物,其20首七律既有对初唐七律应制诗风承袭的一面,也有创新与拓展的一面,像表现领域的扩大,像高远意象的塑造,像章法变化的追求。入谷仙介是日本汉学界著名的唐诗研究学者,其《王维研究》〔221〕从生平、思想、交游、创作道路等各个角度对王维进行深入研究,有诸多富于启发性的见解,辽宁大学孟庆文教授曾主持翻译该书,但由于经济原因,译著迟迟未能出版,洵为憾事。〔222〕最近,入谷仙介打算将王维的作品全部译成日文,《关于王维早期的乐府诗》即此项工作的一个开篇,它以《燕支行》《桃源行》《洛阳女儿行》为例,以麻沙本为底本,以蜀本作参考,对诗中典故一一加以讨论,诚可谓烛幽显微。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的李白历来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两年来,李白研究在整理编集、家世考辨、思想评价、艺术分析等方面再次丰收。詹瑛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223〕的出版,为学界提供了一部具有可读性的、编录谨严、校勘审慎、注释分明、评论比较详备、迄今为止最为完善的新版本。它以平冈武夫影印静嘉堂文库藏宋蜀本《李太白文集》30卷为底本,参校版本16种,其中像明崇祯二年〔224〕严沧浪、刘会孟评点《李杜全集》22卷本,流传不广,颇为罕见,另外又以唐宋元明以来17种重要的总集及选本进行辅助校勘。和王琦注本不同,宋蜀本原有很多保存李白诗原貌的长处,又保存了自李阳冰以来各家传本不同的异文,而且在诗题下注明诗人游踪所在,为编年提供了依据,以之为底本就避免了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225〕和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226〕以王琦注本为底本的缺憾;在注释、分段与串讲、集评、题解和备考上,该书亦各有特色。〔227〕参加《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的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等还有《李白诗全译》,它分为题解、原诗、注释、译文四部分,也以平冈武夫影印静嘉堂文库藏宋蜀本《李太白文集》为底本,像这样一部对全部李白诗加以今译者,尚属首例。
    李白研究方面的书籍有郁贤皓《天上谪仙人的秘密:李白考论集》〔228〕、松浦久友《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229〕、陶新民《李白与魏晋风度》〔230〕、杨海波《李白思想研究》〔231〕、张瑞君《大气恢宏:李白与盛唐诗新探》〔232〕、周勋初《诗仙李白之谜》〔233〕、孟修祥《谪仙诗魂》〔234〕、李殿元、李绍先《李白悬案揭密》〔235〕及李白学会会刊《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和1995—1996年集〔236〕郁著收入作者有关李白庄平布游及作品考辨的论文20篇,有关思想和作品分析的论文4篇,有考有论,相互支撑。20篇中既有已见于其《李白丛考》〔237〕者,如《李白与孟浩然交游考》等,也有此后撰写的,如《李白出蜀前后事迹考辨》等。《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研究》是继《中国诗歌原理》《唐诗语汇意象论》和《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之后,松浦久友在大陆出版的又一部专著,该著着重进行作品内在运作机制的批评,即主要从题材及其心象构造角度来论述李白诗的素材与主题问题,从样式及其艺术表现功能角度来论述李白诗的诗型与风格问题;角度选择的合理,加上论述的深入浅出,使此书成为近年来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陶著选择的是从历史文化背景中探寻李白诗成就的角度,全书首先从内涵和外在表现两方面对魏晋风度加以界定,然后探讨魏晋风度对李白性情、诗歌内容和风格的影响,最后分析李白受魏晋风度影响的原因和得失。杨著将李白思想化解为忧患意识、哲学观、伦理观、宗教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意识、文学观、妇女观、英雄意识、战争观、社会交往观、反传统意识这13个层次,并以首章“李白的主导思想”、末章“李白思想的复杂性”统摄和收束,虽不免支离,但自有其一得之见。张著上编“李白研究”从艺术风格、文学传承和李白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发掘前人涉猎不深的领域,并对李诗中两篇难解之作加以考释。下编“盛唐诗研究”前三部分为《盛唐后期诗歌系年》,是其在詹瑛门下的博士论文,起于至德元载,止于大历五年,以年为纲,以人为目,含时事、文坛述要和诗歌系年。涉及的72位诗人按生卒年排列,涉及的850余首诗按作年排列,力图通过系年探讨李杜高岑王等安史乱后创作变化及社会历史与各自命运的关系,并概括出盛唐后期诗歌的创作倾向。“盛唐诗研究”第四部分是高适新论、杜甫漂泊西南时期的创作心理和刘熙载杜诗论探析。
    李白研究的论文涉及思想、题材、诗体、诗艺、传承、文化背景分析、生平和作品考辨等。
    1.思想。王运熙《李白诗歌的两种思想倾向和后人评价》〔238〕围绕李白思想入世和出世的两重性,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评论加以考察分析,辨析诗仙的三种不同涵义及相应评价,提醒人们,那些最优秀、最脍炙人口的篇章往往在其全部作品中仅占不大甚至很小的比重,往往不能反映其思想感情的全貌。罗宗强《自然范型:李白的人格特征》〔239〕从李白与自然的关系、他的神仙道教信仰、他的功名追求三方面探讨其人格范型,是一篇视角独特、鞭辟入里的好文章。相关论文还有周勋初《李白思想中的“异端”因素》〔240〕、阮堂明《老庄思想与李白人格理想》〔241〕《李白诗中对自我的仙化倾向》〔242〕和《生命的理想图式与幻灭:李白“功成身退”思想及其意义》〔243〕、傅绍良《论李白人格悲剧的文化意蕴》〔244〕、康怀远《李白诗歌中的独立人格形象》〔245〕、周晓音《论李白的用世之心》〔246〕、詹福瑞《李白诗歌的生命意识》〔247〕、章尚正《李白山水情结的文化意蕴》〔248〕。
    2.题材。曾明《李白山水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249〕认为李白山水诗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主要表现为一,注重真与善的追求。对自然山水的挚恋常通过机具童趣的诗文语境流泻出来。二,注重体现人的价值。根据自己主观心境的变化,给灵山秀水渲染上不同的感情色彩,借以展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相关论文还有姚星《略论李白山水诗的意象特征》〔250〕、苏华《论李白的边塞诗》〔251〕、孟修祥《论李白边塞诗中的英雄主义与反战倾向》〔252〕、傅明善、张维昭《李白游仙诗与悲剧意识》〔253〕、陈向春《个性与酒:重读李白》〔254〕、李福军《酒与李白诗歌艺术》〔255〕、齐慧源《白也诗无敌,美人月与酒:论李白诗》〔256〕、傅绍良《论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与哲人风范》〔257〕、战克《李白咏月诗概观》〔258〕、张浩逊、史耀朴《从赠内诗看李白的爱情生活》〔259〕等。
    3.诗体、诗艺和传承。葛晓音《论李白乐府的复与变》〔260〕从李白乐府诗的内容和表现艺术的复变关系,以及李白总结一代文化的自觉意识等方面,论述李白大量创作古乐府的原因,其剖析细致入微。相关论文还有郭其云《略论李白乐府诗的特色》〔261〕。韩式朋《开拓视野,深入探求:李白诗歌艺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262〕认为,20世纪以来学界对李白家世行迹的考察、诗文的系年,乃至篇什具体问题的研讨,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对李诗艺术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有质的变化和发展,诸多专著和专论都涉及李白诗歌抒情艺术的新特征,也探讨了李诗艺术渊源、影响。但要想在李诗歌艺术研究中实现新的突破,必须进一步结合李白的诗歌主张、更广泛地发掘李白诗歌创作对前代遗产多方面的继承,并从李白诗歌对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诗论的形成以及由诗画相融,进而探寻李诗对中国画的启示,才能对李诗的审美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