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解析房地产价格定价因素…
文化帝国主义与在第三世…
在消费文化面前文艺学何…
从青年文化消费解析青年…
后现代语境下的历史消费…
世俗化的文化:中国大众…
后现代消费:青少年娱乐…
女性主义的“中国焦虑”…
媒体霸权与文学消费主义
经典文化的失宠:从意识…
最新热门    
 
《消费文化读本》前言

时间:2009-8-8 16:45:45  来源:不详

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的开篇写道:

  "今天,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富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我是说,我们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生活着,在以往所有的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和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

  消费社会就是这样一个被物所包围,并以物(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这种大规模的物(商品)的消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态度。换言之,生活在消费社会中的人们和他们的前辈的根本差异,并不在于物质需要以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方式有了改变,而在于今天人们的生活目的、愿望、报负和梦想发生了改变,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改变,最终是作为人的本体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改变。

  因此,这种改变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式的转变,同时也是一种整体性的文化转变。有学者认为,就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而言,这场转变的历史重要性甚至超过了20世纪一些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两次世界大战、东西方之间持续数十年的冷战等等。这场转变首先发生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它并不是西方国家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作为今天西方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文化再生产模式,消费文化被作为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商业以及令人艳羡的西方生活方式的代表推销到世界各地,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即使我们今天置身于世界上最偏僻的角落,也能呼吸到它的气息,蒙受到它的影响。


汽车零件玩出来的花样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美女博客决赛进行北京手机资费下调
  由于消费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日益重要和显著的作用,近20年来,对消费文化的研究也逐渐从学术研究的边缘进入到中心,受到来自不同学科、属于不同理论派别的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有:消费社会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有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消费文化为什么会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文化再生产模式?消费文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增加了个人的自由,还是加强了社会的控制?在消费社会,商品的性质和价值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它强化或削弱了哪些特定的社会关系?维护或剥夺了哪些特定的社会阶级、集团的利益?个人和团体能否对消费文化进行有效的抵抗?等等。我认为,在对消费文化的众多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人类学与社会学构成了三种最重要的路向,本文将要介绍的,就是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

  一消费社会:从福特主义到后福特主义

  消费社会究竟始于何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对这个问题也可以提供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它始于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设在密西根德尔朋的生产流水线隆隆驰下第一辆汽车之时。

  20世纪大众消费社会的整体性兴起与以福特主义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大规模工业生产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个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是由该社会体系中劳动力的再生产和该社会体系自身的再生产两种因素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它的消费水平主要受到下面两种因素的制约。一方面,在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前提下,资本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低廉的生产成本获取尽可能丰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工人获得的工资必须能够构成有效需求。这种需求能够实现资本主义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值。

  很显然,这两个目标并不完全吻合,为了同时达到上述目标,资本主义必须寻找到能够使二者趋于平衡的"控制模式",而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就是20世纪资本主义用来平衡二者关系的两种最重要的"控制模式"。关于福特主义的最重要的研究出自法国控制学派的两位理论家:米歇尔?阿吉列塔与阿兰?列别策。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生产与消费的联接(articulation)对于资本主义再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旦联接的链条中断,就会爆发经济危机。但每一种联接方式都有自己的极限。一旦达到或超过这种极限,就会有新的联接方式取而代之。阿吉列塔指出,如果从消费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不仅改造了劳动过程,也改造了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它生产出一种新的"工薪阶级的消费模式,而且将这种消费模式结合进生产的条件"。但是这种新的消费模式直到20世纪才获得重大的发展。原因在于,尽管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迫使工人与生产工具相分离,使之成为工资劳动者,却并未彻底改变其消费模式。工人的家庭消费并不完全依赖于商品,他们自己缝纫衣服,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用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在当时,商品消费的不发达并未构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因为它的当务之急是资本商品(劳动部门1)而不是消费商品(劳动部门2)的生产,工资劳动者并不构成钢铁、煤炭、化工产品等等的主顾,而正是这些产品在当时构成了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

  但在19、20世纪之交,这种情形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它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从生产资料逐步过渡到生活资料的生产,除非汽车生产创造出对钢铁的更大需求,钢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这时大规模的商品消费就构成了资本主义发展中关键的一环。这种变化要求工人消费的基本对象必须是从市场上购买来的商品,而不再是家庭内部自给自足的劳动产品。第二,与此相联系的另一个转变是生产过程本身的转变。阿吉列塔将之概括为资本家从榨取工人的"绝对剩余价值"到"相对剩余价值"的转变。(前者是指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来提高利润,后者是指资本家通过提高工人在同一单位时间的劳动效率来增加利润)。福特主义就是这一转变的产物,福特制是和所谓"泰勒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泰勒是19世纪末美国一位工人出身的工程师,由于自下而上的工作经历,他对机器大生产的各个环节都非常熟悉。他设计出一套精简的工作程序,其基本原则就是精确计算工作中的必要动作和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让工人按规定的标准时间完成工作量,工资与完成工作量挂钩。1913年,福特对"泰勒制"加以改进和完善,发明了依靠非熟练工人在中心装配线上使用通用零部件的大规模生产方式,设计完善的装配线和统一精确的通用零部件降低了对工人手工技能的要求,同时也使工人失去了对自己劳动的控制,哪怕在最小的细节上也被迫从属于生产过程。由于失去对工作节奏的控制,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失去了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成为了装配线上的一个固定零件,这种现象即是韦伯、齐美尔、卢卡奇等思想家一再描述过的资本主义特有的"理性化"和"物化"。

  伴随着福特主义的扩张,这种"理性化"与"物化"的倾向逐步从劳动过程扩展到日常消费领域,福特制不仅改变了劳动过程,也改变了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不受国家和经济体制干预的个人行为,但正如阿吉列塔所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消费"仍然从属于恢复在社会实践中被消耗掉的精力这一普遍逻辑"。"福特制"和"泰勒制"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增加,使其没有余裕和闲暇在工作时间内恢复体力,这就导致筋疲力尽的工人在下班之后不再可能去从事生活资料的家庭生产。生产劳动与家庭生活被完全割裂开来。工人消费的一切都必须依赖于商品。阿吉列塔写道:"在历史上,福特主义第一次创造了一种工人阶级的消费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个人对商品的占有支配了消费的具体实践。"

  这种消费模式正是以福特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福特主义使生产进入标准化、规模化的新阶段,大批量生产构成了福特主义的时代特征,而大规模的生产必然要求大规模的消费。现代家庭消费的两个最重要的项目,标准化的住宅和汽车,作为同质化、齐一化的大众消费品,恰恰体现了福特主义的生产逻辑在消费领域的延伸。

  生产与消费领域发生的变化,带来了社会阶级关系的重新调整。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总是力图使工人的工资维持在最低水平,但在福特式大规模生产的条件下,这样做必需满足两个基本的前提:一,劳动者愿意接受这种高强度的劳动;二,大规模生产的产品能够销售出去。这就导致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新的谈判,谈判的结果是,工人同意放弃工作时间以内的其他权力,同意服从苛刻的劳动纪律。反过来,劳动者要求增加工资,而只要这种增加不会从总体上威胁到资本家的利润,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刺激需求,那么对于资本家来说就是可以接受的,政府也乐于支持这样的妥协,因为它一方面大大减低了对现存社会秩序的结构性威胁,另一方面通过充分就业和合理的工资,降低了政府的福利支出。

  福特主义的"一天工作8小时,挣5美元"的口号,使工人有能力支付汽车、住宅等标准化商品。这样资本主义就用提高生活标准的策略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它确保市场能够及时地吸收和消化大规模、大批量生产出来的商品,避免了产品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另一方面又保证了社会的政治稳定。它用消费领域的自由和相对丰富的商品贿赂工人,使之放弃了对异化劳动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抗争,正是针对这一现象,葛兰西写道,福特主义"以一种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前所未有的目的意识,以迄今为止最大的集体努力,在创造一种新型的工人和新型的人,使之适应于新的工作和生产过程"。在葛兰西看来,现代消费主义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再生产以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体系再生产的一种新形式。

  福特主义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也是工业化时代资本积累的主要形式。但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福特主义生产方式逐渐暴露出某种深刻的结构性危机。借用大卫?哈维的话说,它的弊端,一言以蔽之,就是僵化(rigidity)。福特式大规模生产体系需要长期和庞大的固定资本投资,很难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要,而高产量和低单位成本的生产方式要求售出大量产品,又与日趋多样化的和日趋饱和的市场发生矛盾,同时线性的生产方式缺乏横向的协调机制,也造成了生产组织的僵化。这种种僵化反映出作为一种协调生产与消费的控制模式,福特主义已经达于它的极限。为了克服福特主义的死板和僵化,一种被称为"灵活积累"的新的控制模式应运而生,它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从生产针对大众市场的标准化产品转向生产针对"目标消费群体"的小规模、小批量的产品,因而能够灵活地满足市场的需要;第二,它缩短了生产的周期,"灵活积累"模式使生产的概念远远超出生产流水线的范围,它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来联接生产与销售,以适应后现代社会迅速变化的时尚与趣味,其结果是大大缩短了生产和销售的周期,加速了资本流通;第三,在劳动过程方面,"灵活积累模式"逐步摆脱了"泰勒"式的狭隘观念,不再把工人仅仅看作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看作工厂这一巨大齿轮上的螺丝钉,而是更加重视工人在劳动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时间也更为灵活。这种"灵活积累"模式又被称作"后福特主义",它用机会经济取代了规模经济,在劳动力市场、劳动过程、产品及销售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这种弹性的生产方式在经济衰退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能够更加有效地保障资本主义企业和经济的发展。

  后福特主义也给大众的日常消费领域带来了新的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