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沈万三居所是沈厅?——…
沈万三生于何年?——沈…
沈万三为何迁居周庄?—…
沈万三犒军之谜——沈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买了罐王老吉仔细研究了…
最新热门    
 
文化研究的特征

时间:2009-8-8 16:51:21  来源:不详
"更好"、"更公正",作为规范性判断,离开一定的标准、立场或"基础"是不可思议的。文化研究摆脱了固定的文化定性理论,认为文化与社会、文化与权力的关系是历史地建构的,在这一点上,它与后现代主义有相似之处;但是文化研究拒绝后现代主义中的极度反本质主义,因为这样将是对于文化研究的釜底抽薪之举。或者说,文化研究所持的反本质主义就其主体而言是比较温和的。比如格罗斯伯格对于反本质主义的理解是:"反本质主义描述的是一个偶然的历史,一切都无法预先保证,没有任何关系(对应)是必然的,没有任何特性是内在地固有的。那些’本质’可以是历史地真实的,但并非必然的。"(5)不是根本没有本质,而是没有超历史的本质。大多数文化研究者尤其反对把绝对的反本质主义引入政治与伦理的领域。格罗斯伯格说:"文化研究审视特定实践如何置于、以及它们的生产性如何决定于社会权力结构和日常生活现实体验之间的关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前的后现代研究与文化研究发生了交叉;这并不是要把后现代主义当作一种政治和理论主张,而是要注意它对当代文化和历史生活性质的描述。"(6)斯图亚特.霍尔在接受别人采访的时候曾经指出的:我们所能够做的是在选择一种理论或立场、观点的同时,必须坚持一种理论的开放视野,"坚持这点是文化研究绝对必要的。至少,假如它仍欲保持为一项批判的与解构的计划时必须如此。我指的是,它一直是自我反思地解构自己;它一直需要在理论化地前进/回归运动上发生作用。"他还认为他"对理论(theory)本身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不断进行理论化(theorizing)。这也意味着文化研究必须向外在的影响开放。"(7)  
       (1)、S.霍尔(Stuart  Hall):《文化研究及其理论遗产》(Cultural  Studies  and  It’s  
Theoretical  Legacies),参见格罗斯伯格等编《文化研究》,第278页。
       (2)、(3)、(4)、(5)、(6)格罗斯伯格:《文化研究的流动》,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66页、第67页,第68页,第72页,第70页
       (7)、参见《后现代主义与接合理论:斯图亚特·霍尔访谈录》,《思想》,第4辑,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29-230页。

2、文化研究的实践性、政治性、批判性与开放性


       文化研究的学科模糊性(或跨学科性)并不意味着它没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特征。固然,文化研究作为一个研究工程是开放的,它拒绝成为任何意义上的元话语或宏大话语,也不固定于任何一种研究视角。它是一个永远向自己尚不了解、尚不能命名的领域开放的工程。任何视角在文化研究中都没有对于批判性质疑的豁免权;但这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多元并存",也不意味着无论什么都可以冠以"文化研究"的名号。正如格罗斯伯格说的:文化研究一方面拒绝把自己界定为已经完成了的、唯一的理论主张,"文化研究可以解读为在变化着的历史工程和思想资源中不断地重建自身的努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文化研究史没有疆界,每一种文化理论,甚至每一种文化和政治理论,在文化研究中都有其可行性。不能说文化研究没有同一性,而是说它的同一性总是处于纷争之中,总是多样的,总是变化的;文化研究是历史地阐发的’差异中的同一’。"(1)
       首先,文化研究固然没有固定的、与众不同的方法,但这恰好意味着它对于方法的选择是实践性、策略性的,更是自我反思与语境取向的。用霍尔的话说,文化研究的使命"是使人们理解正在发生什么,提供思维方法、生存策略与反抗资源。"(2)文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选择所依赖的是它所提出的问题,而问题则依赖于它们的背景。可以说,问题取向与问题意识本身就可以视作文化研究的方法论特征之一,由此决定了它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它反对对于任何文本的任何封闭型阅读以及对于某种方法的固执。它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特定时期将特定的方法综合进自己的研究,但是这项重要的工作却不能事先确定,因为它不能事先保证在一定的背景中什么样的问题才是重要的。"任何方法都没有什么特权,但同时,也不能排除任何方法。"(3)文本分析、语义学、解构、人种论、会谈记录、心理分析、综合研究等等,只要运用适当都可以提供重要的理论洞识与知识发现。
       其次,文化研究的第二个特点是它一直集中关注文化与其他社会活动领域的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把文化作为一个孤立自足的整体。或者说它理解的"文化"本身就接近文化人类学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生活中一切非生理性的方面。英国文化研究的先驱人物霍加特在文化研究的先期经典著作《文化能力的用途》(The  Uses  of  Literacy,1957)中即指出:一种生活方式不能摆脱由许多别的生活实践--工作、性别定向、家庭生活等--所建构的更大的网络系统。(4)而英国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先驱威廉姆斯的《文化与社会》(1958)一书同样批判了把文化从社会中分离出来、或把高级文化(high  culture)从作为整体生活方式的文化(culture  as  a  whole  way  of  life)中分离出来的分析取向。他指出,把文化只理解为一批知识与想象的作品是不够的,"从本质上说,文化也一整个生活方式"(5),"文化研究承担着研究一个社会的艺术、信仰、机构以及交流实
       (1)、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第68页。
       (2)、参见格罗斯伯格等编:《文化研究》"导言"。
       (3)、  参见格罗斯玻格等编:《文化研究》,第3页。
       (4)、参见:R.Hoggart:The  Uses  Of  Literacy  ,Harmondsworth:Penguin,1957.
       (5)、参见威廉姆斯:《文化与社会》,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03页。威廉姆斯以此论证:资产阶级文化与无产阶级文化的区别,是两种生活方式的区别。而所谓"生活方式"是整体性的,一方面,它不限于居室、服饰等物质层面,另一方面,当然也不限于知识或想象的产品的层面。前者表明,无产阶级拥有较好的物质生活以后并不意味着它的消失;后者表明,无产阶级虽然没有自己创造的知识与想象性产品,但它创造了机构。用威廉姆斯的话说:无产阶级创造的文化是"集体的民主机构"。
践这样一个整体领域的使命。"(1)威廉姆斯还认为,文化应同时包括物质的与象征的领域,而且不应把其中一个置于另一个之上,赋予特权;而是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文化分析》一文中,威廉姆斯区分了文化的三种含义。一种是"理想的"文化定义,"根据这种定义,就某些绝对和普遍价值而言,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如果这个定义能被接受,文化分析在本质上就是对生活或作品中被认为构成一种永恒秩序或与普遍的人类状况有永久关联的价值的发现和描写";第二种是"文献式"的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知性和想象作品的整体,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详细地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和经验。从这个定义出发,文化分析是批评活动,借助这种批评活动,思想和体验的性质、语言的细节,以及它们活动的形式和惯例,都得以描写和评价";第三种是"社会的"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不仅表现为艺术和学问中的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现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从这样的一种定义出发,文化分析就是阐明一种特殊生活方式,一种特殊文化隐含或外显的意义和价值。"(2)威廉姆斯认为上述的三种定义与分析方式都有自己的价值,但是也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他更倾向于一种综合的分析,"不仅在艺术和知性作品中,而且在制度和行为方式中,寻求意义和价值、寻求创造性人类活动记载,看来肯定都是非常必要的。"(3)在他看来,知性与想象的作品、制度、日常生活等都是特定的文化活动--整体的文化活动的要素,它们相互关联但不能简单化约,不能赋予它们中的任何一种以优先性,也不能孤立地对这些要素加以研究,在这个意义上,他才说:"我愿意把文化理论定义为是对整体的生活方式中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文化就是去发现作为这些关系复合体的组织的本质。"(4)
       可以说,不管是英国传统的文化研究,还是其他传统的文化研究,都是要辨明、阐释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60年代以后,文化研究进入了有意识的建构时期,当时的知识领域与政治领域发生的剧变(这种剧变可以在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等中找到国际性的迅速发展蔓延)使得文化研究更加强调文化与其他社会领域、尤其是政治的不可分离性。作为对于当时的社会与政治剧变的回应,文化研究的目的是要阐明:文化(作为知觉与意识的社会性生产与再生产)应当如何在与经济(生产)与政治(社会关系)的关联中得到阐释与说明。由于福科、葛兰西、阿尔都塞等人的思想影响,文化研究更加自觉地关注文化与权力、文化与意识形态霸权等的关系,并把它运用到各个经验研究领域。这就是说,文化研究不是把现存的社会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各个群体之间的等级秩序看成是必然的或天经地义的。在它看来,正是文化使得社会分化与等级秩序变得合理化与自然化。因而也可以说,文化研究中的"文化"通常是指这样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阶级、性别、种族以及其他的不平等被合法化与自然化了,其方式则是模糊这些不平等与经济、政治的不平等之间的联系;当然,反过来说,文化也是弱势群体用以抵制其受支配地位的场所。总之,文化是争夺、确立与反抗霸权的领域。英国著名的学者汤尼·本尼特在90年的一篇文章中曾经指出:由于"文化研究"具有太大的差异,"使用这个术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权宜之计,用以说明相当纷乱的理论和政治立场",但是"尽管这些立场在其他方面存在分歧,但却都从它们与权力错综复杂的关系角度并从这种关系内部共同致力于考察文化实践。"正是这一点表明了文化研究与审美化的、道德化的或形式主义的文化分析的区别。(5)
       这样,文化研究的视角显然不同于传统的"文化批评"(caltural  criticism)与文
       (1)、参见格罗斯伯格等编:《文化研究》"导言"。
       (2)、(3)、(4)、威廉姆斯《文化分析》,参见《文化研究读本》第125-126页,重点号引加;126页,130页。
       (5)、汤尼·本尼特:《置政策于文化研究中》,罗钢:《文化研究读本》第96页。
学批评(literary  criticism)的视角。对于传统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而言,文化是艺术  与审美的自主领域,它超越了功利关系与社会利益并具有超时空的永恒价值。文化研究所  要解构的正是这种艺术与审美的"自主性"的神话。它不是通过参照文本的内在的或永恒的价值,而是通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