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涅盘与上帝国— 印度佛…
涅盘与上帝国— 印度佛…
七运盘与二十四山
专家研讨世博会与上海文…
最新热门    
 
涅盘与上帝国— 印度佛教与基督教之比较(二)

时间:2010-1-7 11:21:19  来源:不详
),肖平、杨金萍译:《般若思想史》,23。最胜子《瑜伽师地论释》之造论(今译):「被龙树的《中论》等遮遣,通过提婆的百论,龙树之大义被广泛诠表。然而正因如此,其结果人们执着空见。于是,无着证法光三昧事弥勒大士,请弥勒,令说瑜伽唯识论书」。杨惠南着:《佛教思想发展史论》,180。无着因为受到弥勒菩萨的开悟,领悟到「空的真义」,故此把自己取名为「无着」,即他已经进到无所执着的境界的意思。
 
         [3]参山口益着(Hannya Shisoshi),肖平、杨金萍译:《般若思想史》,27、31~32。法舫法师着,星云大师监修:《唯识史观及其哲学》(台北: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5年),130。
 
         [4]山口益着(Hannya Shisoshi),肖平、杨金萍译:《般若思想史》,35。另参杜继文、黄明信主编:《佛教小辞典》,14。无着、世亲受比他们更早期的经典《瑜伽师地论》及《解深密经》所影向而尊弥勒为始祖。
 
         [5]参杜继文、黄明信主编:《佛教小辞典》,14。杨惠南着:《佛教思想发展史论》,112、185、188~190、192。「阿赖耶识」,是眼、耳、鼻、舌、身、意六个心体及第七个心体「末那识」(manas、思量之心识)之外的一种超验的心体(精神体)。引《大正藏》卷三十一:「依止阿赖耶识,诸法生起」。另参山口益着(Hannya Shisoshi),肖平、杨金萍译:《般若思想史》,26、28。比「瑜伽行派」更早出现,以「识」为中心的阿毗达磨各学派,已将外境和内识都看作是「有」        即「境识俱有」的立场。「瑜伽行派」的出现就是要将「识」看作是缘起生法的「依他起」(paratantra)
        即世俗缘起、或世间的「生缘起」生成了世间诸法。然后,从「依他起」、世俗的「有」开启出「空无」的道路        「唯识无境」(即外境有,实质是空)、及「识无缘起」(即外境无,实质也是无)的道理,期待由此促成「有」、「无」二教的和合。杨惠南着:《佛教思想发展史论》,188。后期的「瑜伽行派」更宣说阿赖耶识已被各种烦恼所污染,说一种比阿赖耶识更根本,一个本质上至善至美的精神体         「如来藏」(Tathagata-Garbha)的存在,连阿赖耶识亦是依靠如来藏而存在。「如来藏」一词的原文意思是:「如来」(Tathagata)的胎藏(Garbha、子宫、胚胎、胎儿)。因此,所谓如来藏事实上是指一种可以透过养育(修行)而令它成熟(成佛)的原动力。这一种原动力存在于众生的内心深处,被各种外在的烦恼所覆盖,以致无法显现其美善的本质,所以称为如来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