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论科学需要人文精神
试论科学出版物的“失真…
浅论科学不端行为现象分…
简析找回失落的“科学道…
试论学术期刊应在弘扬科…
浅析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刻…
自然科学期刊专家审稿酬…
“百工千慧——中国文物…
浅论科学技术与科学道德…
中古的科学史、社会史、…
最新热门    
 
试论科学的“双刃剑”与科学行为的规范

时间:2010-12-16 11:53:45  来源:不详
不是在犯罪,就是一种玩世不恭。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行为本身不应也不能不受道德的约束,科学—同任何其他形式的人类活动一样—服从于道德规则。
  三、谁应承担科学应用的责任
    自科学家的社会职业形成以来,科学家就不是社会的一个局外人,他们的科学研究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交融在一起。然而,科学家可以发现客观事实,可以是科学成果应用的责任承担者,但却不应当是站在道德法庭受审席上的惟一被告。这是因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科学成果能否得以应用以及得到怎样的应用,与政府的政治需要和企业的利润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意味着,在对科学应用负效应后果的承担上,一国政府与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人类进人工业社会以来,政府是科学应用的宏观决策人,它对科技行为的约束不仅体现在对科学家科研行为利用经济手段进行鼓励与支持、利用社会舆论导向进行感化与劝诫上,而且还体现在利用政治与法律手段进行干涉与强制上,政府对科学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力。显然,科学家之所以能运用科学技术打开潘多拉魔盒,政府是脱不开干系的。政府可能对科技发展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处于盲目状态,但不能游离于科技失范的责任之外。1962年,美国政府宣布于当年4月在高空进行‘海星’核爆炸试验。当时,科学家们在对这次核爆炸试验可能给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评估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许多科学家持反对态度。然而在政府的压力下,实验仍如期进行,结果导致外层空间形成人为电子云带,存在时间长达30年之久,不但给无线电通讯及太空观察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太空环境造成了伤害。我国“六五”期间,国家曾组织几百名科学家对2000年的中国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如今现实结果是,科学家们当初有关经济发展前景方面的预测(如电信、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无不失准,而对于生态环境前景方面的预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将威胁我国并带来严重后果)却无不言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对于经济的预警,由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而使间题得以解决;而对于生态环境的预警,却由于不能撼动政府部门强大的发展冲动,结果未能防患于未然。实践表明,科学家作为一个受制于政府的社会群体,其科学研究行为并非完全由自己把握,有时甚至成为政府恶习劣行的牺牲品。用科学家的良知与道德去抗衡政府的强大力量,多数情况下显得苍白无力。

   企业是科学应用的主体,其应用科学的行为对社会生活具有现实和广泛的影响。科学应用的人道主义规范要求企业能通过自己的生产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同演化,并使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增长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增长并行不悖。但现实的社会生活并不是这样,企业对自己眼前利益的一味追求扩散了科学成果应用的负效应。这一方面体现在企业出于自身利益,不计新产品应用后果,滥用资源和盲目生产,从而使消费者直接受到伤害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与破坏上。如果说科学家的科学发现为科学成果滥用提供了可能,企业的生产活动则将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正因如此,离开人类整体价值坐标的企业发展是社会的一种不幸,企业也不能逃避科学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之责。
  四、如何实现科学行为的道德约束
    现代社会生活使科学上升到不可或缺的地位。人类绝不愿意也决不能再回到蒙昧艰辛的过去。科学技术是一把令人兴奋与赞叹的钥匙,它可以打开天堂之门,也可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