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
试论直隶义和团运动三个
试论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
试论义和团时期的李鸿章
义和团运动与晚清 新政
试论庚子北京义和团运动
试论东北义和团运动的历
试论清代前期铺商户籍问
试论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试论中国近代农业中资本
最新热门    
 
试论新政、立宪与革命的互动关系

时间:2007-3-9 16:38:40  来源:不详
nbsp;                         四、革命与新政:对立统一


    清政府推行新政改革旨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革命派发动革命运动旨在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新政与革命从根本上是对立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关于新政与革命的统一性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刺激了新政改革的产生与发展,清政府的新政改革与预备立宪有着明显的对抗革命的目的。19世纪末,在甲午战争的刺激下,革命运动与维新运动几乎同时发轫。当维新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残酷镇压之后,康梁维新派被迫流亡海外,成立保皇会,继续拥戴光绪皇帝,庚子年间唐才常自立军“勤王”活动的失败,使不少人在失望中走上武装反清的革命道路;与此同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势力也在潜滋暗长,革命运动逐渐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1900~1901年,在历经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入侵这样内外夹击的所谓“庚子事变”后,大清王朝在惊涛骇浪中跨入了20世纪。新世纪的到来,并没有给这个日薄西山的旧王朝带来新气象,险恶的国内外*形势使清政府面临着一个难以收拾的局面。有识之士惊呼:“欲救中国残局,惟有变西法一策”。(注:张之洞:《致西安鹿尚书》,《张文襄公全集》卷171,页23,中国书店1990年版。)在血与火的历史教训下,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刚刚残酷镇压戊戌变法的慈禧太后为图自保而不得不亲手祭起“变法”大旗。据时人记载:“及乎拳祸猝起,两宫蒙尘,既内恐舆情之反侧,又外惧强邻之责言,乃取戊、己两年初举之而复废之政,陆续施行,以表明国家实有维新之意”。(注:《论中国必革政始能维新》,《东方杂志》第1年(光绪三十年)第1期。)清末新政的兴起有着明显的对抗革命的一面。然而,新政的开展并没有缓和革命的压力;事实上,革命运动正在进一步蓬勃地发展。1906年,清政府在将新政改革推向*体制变革谋求预备立宪时,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希图借立宪来达到消弭革命的目的,考察*大臣载泽那个被时人称为“吾国之得由专制而进于立宪”之“枢纽”的密折,就曾宣称立宪有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注:《奏议·镇国公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宪政初纲》(《东方杂志》临时增刊),上海商务印书馆,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版。)这是清廷接受预备立宪的关键。1907年,张之洞进京奏对慈禧太后“出洋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