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
试论直隶义和团运动三个
试论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
试论义和团时期的李鸿章
义和团运动与晚清 新政
试论庚子北京义和团运动
试论东北义和团运动的历
试论清代前期铺商户籍问
试论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试论中国近代农业中资本
最新热门    
 
试论新政、立宪与革命的互动关系

时间:2007-3-9 16:38:40  来源:不详
(参见侯宜杰:《二十世纪初中国*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页)。)立宪派的组织聚合是在清廷宣布预备立宪之后,1906~1907年间,立宪团体风起云涌,其中重要的有:江浙立宪派张謇、汤寿潜在上海组织预备立宪公会,汤化龙在武汉组建宪政筹备会,杨度在日本成立宪政公会以及康梁组成的帝国宪政会与政闻社,等等。立宪派开始以*组织的形式登上历史舞台。其次,立宪派鼓吹的立宪思潮推动了清政府进行预备立宪。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用血的事实向中国人民展示了立宪胜于专制的道理。时人认为:日俄之战乃“立宪、专制二政体之战”,日本战胜俄国,便是立宪对专制的胜利。“以小克大,以亚挫欧,赫然违历史之公例,非以立宪不立宪之义解释之,殆为无因之果。于是天下之人,皆谓专制之政不足复存于天下;而我之士大夫,亦不能如向日之聋聩矣。舆论既盛,朝议亦不能不与为转移”。(注:《立宪纪闻·中国立宪之起原》、《刊印宪政初纲缘起》,《宪政初纲》(《东方杂志》临时增刊),上海商务印书馆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版。)借此时机,立宪派广泛深入地宣传立宪救国的思想,认为立宪是中国救亡图存的惟一法宝。立宪思潮的高涨,很自然地感染到日暮途穷的清政府。正如时论所云:“于是我政府有鉴于此,如梦初觉,知二十世纪之中,无复专制政体容足之余地,乃简亲贵,出洋游历,考察*,将取列邦富强之精髓,以药我国垂危之痼疾”。(注:觉民:《论立宪与教育之关系》,《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上册,第360页。)1906年9月1日,清政府接受出洋考察*大臣的建议,正式宣布预备立宪。再次,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促使立宪派立宪运动的高涨。清廷预备立宪上谕的颁布,使海内外立宪派欢欣鼓舞。他们“奔走相庆,破涕为笑”;(注:《郑孝胥张謇等为在上海设预备立宪公会致民政部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1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页。)“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注:康有为:《布告百七十余埠会众丁未新年元旦举大庆典告蒇保皇会改为国民宪政会》,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00页。)虽然只有一纸上谕的承诺,但是却使立宪派萌生了无限的*与希望。他们纷纷组建立宪团体,积极投身于宪政改革运动之中。1909年,各省咨议局设立,“官率于上,绅应于下,经营规画,不遗余力”。(注:《四川省咨议局第一次议事录(摘录)》,隗瀛涛、赵清主编:《四川辛亥革命史料》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页。)咨议局与作为“议院基础”的资政院的开办,是清廷预备立宪的重要举措,为立宪派提供了合法的*活动场所。各地立宪派正是充分利用这些合法场所而参政、议政,并逐渐走向联合,多次掀起轰轰烈烈的全国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立宪运动空前高涨。然而,正在立宪派热情高涨的时候,清政府并没有满足他们的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