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
试论直隶义和团运动三个
试论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
试论义和团时期的李鸿章
义和团运动与晚清 新政
试论庚子北京义和团运动
试论东北义和团运动的历
试论清代前期铺商户籍问
试论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试论中国近代农业中资本
最新热门    
 
试论新政、立宪与革命的互动关系

时间:2007-3-9 16:38:40  来源:不详
)另一方面则不断地发动武装起义,用革命的武器作出坚决彻底的批判。立宪派支持拥护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既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有明显的对抗革命的目的;革命与立宪的较量一度处于生死抉择的关头。
    立宪运动与革命运动最终走向合流。这里需要探讨的是导致双方合流的原因:第一,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是立宪派与革命派合流的推动力。预备立宪曾经一度为清政府与立宪派的合作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然而,当清政府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时,当立宪派逐渐对清政府的立宪诚意失去信心时,事物走向了反面;在清政府不可救药的时候,立宪派终于弃清廷而投向革命的行列。清廷推出“皇族内阁”使亲贵揽权的结果,“足令全国咨议局之议员人人丧气而绝望。咨议局议员绝望之日,即清廷基础动摇之时,至是内外人心皆去”。(注:刘厚生:《张謇传记》,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本,第184页。)当保路运动遭到清政府压制时,立宪派在绝望中宣称:“国内*已无可为,政府已彰明较著不要人民了,吾人欲救中国,舍革命无他法”。(注:粟戡时:《湘路案》,《辛亥革命》(四),第551页。)现代西方*学理论表明,“每一个未被吸收到*体系中的社会阶级都具有潜在的革命性。……挫败一个集团的要求并拒不给它参与*体系的机会,有可能迫使它变成革命的集团”。(注:[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动社会的*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299页。)清政府没有笼络住具有强烈参政欲望的立宪派,而使立宪派转向了革命。可见,事实上是清政府把立宪派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第二,两派*目标的基本一致——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是双方合流的思想基础。立宪派与革命派都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为新兴资产阶级谋取*地位,是他们共同的*目标。立宪派本来试图以和平的方式向皇权争民主,结果碰得头破血流;而与此同时,满清皇权又在革命的撞击下摇摇欲坠,在这种情况下,立宪派转向用暴力摧毁皇权而实现民主的道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合流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成功,固然是革命派长期不懈努力奋斗的结果,但立宪派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我们知道,在清末革命派、立宪派与清政府三股*势力之间,当革命派与清政府双峰对峙时,立宪派的倾向就显得颇为举足轻重了。需要进一步说明的一点是,立宪派转向与革命派合流,不仅加快了清王朝覆灭的步伐,而且深深地影响了民初政局的演变。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