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从公羊学派的 大一统 理
俞樾公羊思想发微
最新热门    
 
论公羊学在俞樾经学思想中的地位

时间:2007-3-9 17:09:48  来源:不详
斋丛说》,P.2)他认为《中庸》“或孔氏之徒为之,而非子思所自为也。”他引其中“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语与秦诸刻石比照,而断为秦并六国之后、孔氏之徒传述绪言所为。[13](《湖楼笔谈》卷一,P.2)他又希望朝廷在举行科举考试时,仍将《大学》、《中庸》重新归并到《礼记》中,认为“不必别出” [14](卷四,P.5)。宋代钱时撰《四书管见》,其所谓“四书”者,一《论语》、二《孝经》、三《大学》、四《中庸》。俞樾认为钱时“先《论语》,后《学》《庸》……较考亭为有见。” [13](《湖楼笔谈》卷二,P.4)其论《诗》,则叹“《诗》之不易解”。他说:“‘习习谷风’一篇,妇人见弃於夫而作,然此妇所以见弃之故,谁知之哉!今欲释其诗,岂独当知其见弃之故,且必周知其平日家庭琐屑之事,而后诗中之意可知也!此不惟今人不知,虽孔子当日,未必知也。然则诗中之意,独此妇与其夫知之耳。夫《礼》虽亡缺,其存者固可考。《易》之所言者,理数也,犹可推测而知。《春秋》之事,具於三传,知其事即可求其旨矣!诗人之意,吾何从而测之哉!甚矣夫!《诗》之不易解也。” [14](卷二,P.9)因叹说《诗》如毛公,亦未能“尽得诗人之意” [13](《湖楼笔谈》卷二,P.5)因此,俞樾虽认为《诗》之一经,与《春秋》相表里,同样寄托圣人之微言,然其解《诗》则强调“《诗》无达诂”、“以意逆志”。对于《尚书》,俞樾则认为“经而实史也”[16](卷二,《姚巽园先生〈禹贡正诠〉序》)。因此,俞樾治《尚书》,训诂而外,大率以考论其史事为主,如《九族考》、《生霸死霸考》等。俞樾又指出:“六经之名,虽本於《礼记》经解篇,讬为孔子之说,然而,《乐》实无经。”认为“《乐记》之文,即载《礼记》之中……乐章即在《诗》三百篇内,……孔子正《乐》,不外於《雅》《颂》之得所,初未尝别为一书。” [13](《湖楼笔谈》卷二,P.1) 

俞樾对《春秋》一经的态度则与上述诸经迥异。他论孔子作《春秋》之故云:“孔子当定哀之间,王者不作,诸侯放恣,欲著一经为后王法,而又以为托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於是,因鲁史而作《春秋》。”因谓“《春秋》所书二百四十年之事,皆孔子所立素王之法,皆天子之事也,非为鲁十二公作载笔之史。” [13](《诂经精舍自课文》卷二,P.2)其释《谷梁传》“石尚欲书《春秋》”云:“孔子作《春秋》,立百年之大法,为不朽之盛业,(石尚)欲书名其间,以为光荣,故请为归脤之使,求在书名之例。” [9](卷十三,P.6-7)他推重《春秋》之意,于此可见。不仅如此,他在“成十七年《春秋》书壬申日解”一条中还将《春秋》一经称作“圣经”,认为“一字一句皆有深意”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