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从公羊学派的 大一统 理
俞樾公羊思想发微
最新热门    
 
论公羊学在俞樾经学思想中的地位

时间:2007-3-9 17:09:48  来源:不详
挥,认为“夏尚黑,以元牡祀天;殷尚白,以白牡祀天;……周尚赤,宜用骍牡祀天。” [10](卷二,P.1)此即公羊三统之说。他又谓“孟子深于《春秋》”,认为《孟子》中所谓“《春秋》天子之事”、“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之言,“皆深得《春秋》之意。” [13](《湖楼笔谈》卷一,P.5)俞樾又运用“托王於鲁”之义释《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一文,他说:“《春秋》以昭、定、哀为所见之世,定哀之间文致太平,见王者治定,适当周兴五百年之后,自是以后,又二百余年。是天意固以孔子作《春秋》为周兴五百年后之王者,而孟子生孔子之后,其即二百五十年应运而生之名世者乎!” [9](卷十六,P.4 -5)又用“三统说”释《离娄》篇“周公思兼三王以旋四事”云:“三王者,三代之王也,四事者,四帝之事也。” [9](卷十六,P.5)公羊说本言“三王”、“五帝”,此何言“四事”而不言“五事”?他因引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加以解释,《三代改制质文》云:“绌三之前曰五帝,迭首一色,顺数五而相复,礼乐各以其法象其宜,顺数四而相复。”俞樾认为董仲舒之意乃以三王之前为五帝,而五帝第一代最尊不数,故既曰“五而相复”,又曰“四而相复”。 

《论语》、《孟子》而外,俞樾又视“六经”为一个整体。他说:“夫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后世法,皆所以治来世也。”[18](p.42)由此可见,在他看来,《春秋》以外各经,虽不像《春秋》那样处处体现“微言大义”,却也不离乎圣人制作之意。他又说:“《诗》始《关雎》,终《殷武》,诗岂止此哉!孔子非乐官,不必备也。” [14](卷二,P.9)又说:“《诗》与《春秋》相表里”,“鲁无《风》而列于《颂》,正《春秋》托王於鲁之义;其有《周颂》、有《商颂》,所谓同时称王者三也;有《商颂》而无《夏颂》,《春秋》绌夏之义也。” [13](《湖楼笔谈》卷二,P.3-4)他强调:“微言大义传至今者,则往往出於齐人”,因谓“齐诗之学独存异义”,慨叹“毛义孤行,使圣人删诗之举仅同徐陵之编《玉台新咏》,……而制作之微意不可复见矣!” [13](《湖楼笔谈》卷二,P.4)他又论《诗》、《书》之关系云:“周自成康以降,惟穆王、宣王称盛焉!以《诗》、《书》考之,穆王有《书》而无《诗》,宣王有《诗》而无《书》,《诗》《书》其相表里欤?” [13](《湖楼笔谈》卷二,P.3)俞樾的这些言论,可归结为一点,即:“六经”是一个统一整体,它们有内在联系,都体现着圣人所以治来世的“微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