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莎士比亚亦好色 以“脐
清政府与义和团运动待 
论魏源的经济思想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动员
魏源的历史地位
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国
论魏源杰出的反侵略思想
崔护以 人面桃花 诗定情
何谓 坊 ?为何西安地名
钱起以 鬼谣 应试作诗
最新热门    
 
魏源以 变易 为主轴的今文经学思想

时间:2007-3-9 17:11:34  来源:不详
并以“重农抑商”作为基本经济国策,视君权神圣不可侵犯。魏源这些思想为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作出了贡献。魏源意识到改变生产方式将带来观念的巨大变化,而观念的变化将带来整个社会的进步。可惜,魏源的这一系列主张,在他那个时代及至整个近代史都被搁浅了,而日本人看到《海国图志》之后,走了这步棋,人家追上去了。直至今日我们的改革才触及到魏源当时就议论到的东西,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们应该吸取这一教训,用更加开化的头脑、开明的态度,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凡是有益于人类社会进步的好东西都拿来利用,推进中国的进步发展。

显然,魏源是认识到这一问题,他认为变易改革的标准只要“民便”、只要有利于人民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

天下事,人情所不便者,变可复;人情所群便者,变则不可复。江河百源,一趋于海,反江河之水而复归之山,得乎?履不必同,斯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注:《魏源集·默觚·治篇五》。)

中国传统的义利观标榜“重义轻利”,有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魏源一反罕言利、不言利的迂腐态度,把利诠释为儒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他说:“圣人利、命、仁之教,不谆谆于《诗》、《书》、《礼》,而独谆谆于《易》。《易》其言利、言命、言仁之书乎?‘济川’、‘攸往’、‘建侯’、‘行师’、‘取女’、‘见大人’,曷为不言其当行不当行,而屑屑然惟利不利是诏?……世疑天人之不合久矣,惟举天下是非、臧否、得失一决之于利不利,而后天与人合”(注:《魏源集·默觚上·学篇八》。)。他把利与仁及命并列,并作为天人相合的关键。他又从正面肯定了“小人喻于利”,肯定了庶民追逐正当利益的合理性。他说:“圣人以名教治天下之君子,以美利利天下之庶人。……故于士大夫则开之于名而寒之于利,于百姓则开之于利而坊之于*”(注:《魏源集·默觚下·治篇三》。)。在如何追求个人利益的问题上,他批评了以读书作官为唯一取利手段的价值取向,鼓励人们通过从事工商活动去求利。做任何事情都应从利害着手:“利多害少,智者为之;害多利少,审时施之;有害靡利,无时而宜之。”(注:《魏源集·筹漕篇X》上第399。)

冯友兰先生说:“春秋公羊学出现在中国社会的两次大转变时期,而不在其他时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