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戊戌变法中的李鸿章:竟
试论直隶义和团运动三个
试论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
试论义和团时期的李鸿章
试论庚子北京义和团运动
试论东北义和团运动的历
试论清代前期铺商户籍问
试论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试论中国近代农业中资本
张  研试论清代的社区
最新热门    
 
试论戊戌新学的几个问题

时间:2007-3-9 17:36:16  来源:不详
一、新学和西学的联系和区别 

毫无疑问,新学与西学存在着不可否认的同一性。首先,西学也好,新学也好,都具有明显的西方化色彩。洋务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的“用”,指的便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张之洞说得更清楚:“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注:《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740页。)。其次,从内涵上讲,西学应指一切从西方传过来的、非中国所固有的东西;而新学,检诸内容,可以发现,其核心也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尽管它在表现形式和其它方面还存有传统旧学的遗痕(这一点将在下一部分讨论)。在严复、康有为等新学大家的著述中,新学与西学概念,往往混用。如梁启超曾说:“风气渐开,敌氛渐逼,我而知西学之为急,我将兴之”(注:《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页。),又说:“提倡新学,……则其力量亚于变科举者无几矣!”(注:《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3页。)再次,新学与西学这两者都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文化的特质。西学的广义内涵是西方文化。从中西文化交流角度看,新学本身即是西学东渐的一种形式,一个阶段,二者统一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之中。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新学与西学更多地存在着种种差异性。

第一,新学和西学存在文化层次上的差异。文化的传播、交流是长时间整合的结果,一段时间内总有一种文化形态占优势。就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过程而言,早在明末清初,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便把西方文化传入到中国,并得到中国知识分子徐光启、李之藻的认同。这是西学东渐之始。然而,象一些学者那样,将这时期的西学东渐与晚清西学东渐看成一个整体,并沿用其“西学”名词来对戊戌新学与中学作比较研究,我们以为是不洽当的。检诸史料,可以看到不可忽略的一个现象是,在明末清初传入到中国的西学之中,大部分内容是科学技术知识和宗教神学。因此,从文化学的视角去审视明末清初传入的西学,物质文化无疑占了绝对优势,故而在思想领域中,传统文化仍统治着人们的头脑。即使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洞开,欧风美雨大肆冲刷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里,由于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西学的输入仍然是物质文化占据优势,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几乎是一个禁区,鲜有士人敢越雷池一步。所以,直至戊戌以前,西学作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