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戊戌变法中的李鸿章:竟
试论直隶义和团运动三个
试论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
试论义和团时期的李鸿章
试论庚子北京义和团运动
试论东北义和团运动的历
试论清代前期铺商户籍问
试论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试论中国近代农业中资本
张  研试论清代的社区
最新热门    
 
试论戊戌新学的几个问题

时间:2007-3-9 17:36:16  来源:不详
二、新学和旧学的联系和区别 

照常理看,新当与旧相对应,新学当与旧学相对应。但应当明确的是,新学决非凭空而能产生,或者说主要从西方传播而来的新学,不可能排除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而独自生根、开花、结果。这是因为,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整合,不可能全方位地排斥另一方、消灭另一方,而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中产生。即使是在晚清国势日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逐渐形成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也不可能把西学一丝不变地搬用于中国,并能使久远深厚的中国文化彻底得以改造。事实是,晚清新学与旧学、西学、中学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张之洞就看到了这一点,他说:“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注:《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740页。)在这里,他把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当成旧学,把西学(他更重视西艺)视为新学。这与维新时期的新学观大异其趣。在戊戌时期的新学家那里,西学不同于新学,中学也不等同于旧学。唐才常即认为:“天地自然之理,无判中西,无殊古今。”(注:《唐才常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72页。 )梁启超也指出:“舍西学而言中学者,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者,其西学必为无本。”(注:《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页。)故他们主张中西会通,“建设新学派,鼓舞人创作精神”(注:《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72页。),“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新学派”(注:《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88页。)。“凡一新学派初立,对于旧学派,非持绝对严正的攻击态度,不足以摧故锋而张新军。”(注:《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作为新学家之一的严复更大力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论,指出其“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此行百里者所以半九十里也。”(注:《严复诗文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45页。)“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注:《严复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125页。 )梁启超一针见血的说:“动以西学缘附中学者,以其名为开新,实则保守,煽思想界之奴性而滋益之也。”(注:《清代学术概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79页。)并毅然决然地宣布与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