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戊戌变法中的李鸿章:竟
官僚*与戊戌变法的失败
戊戌维新与中国近代化
论戊戌维新时代关于 习
戊戌维新派认识、抉择西
论戊戌维新时期中国学术
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
重论戊戌维新与洋务运动
论洋务派在戊戌思想解放
戊戌变法百年回顾
最新热门    
 
论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会通中西的贡献

时间:2007-3-9 17:36:18  来源:不详
诉求。他说:“孔子改制‘六经’,与民同患,席不暇暖,救民之厄,……生民得托命焉。”[1](P45-46)他引用《说苑·至公》(西汉刘向撰)的说法:

夫子行说七十诸侯无定处,意欲使天下之民各得其所,而道不行。退而修《春秋》,采毫毛之善,贬纤介之恶,人事浃,王道备,精和圣制,上通于天而麟至,此天之知夫子也。[4](P246)

康有为认为,尽管与失掉先王古圣本旨的现实中国社会*(“后世”)相比,近代西方社会*更能代表(“暗合”)、更接近先王古圣之意,但近代西方的社会*现状仍离中国古代圣人的“太平大同”社会*理想状态甚远——“犹未几于太平也”。[4](P788)康氏说:

然泰西之政,比于三代,犹不及也。三代有授田之制以养民,天下无贫民,泰西无之。三代有礼乐之教,其士日在揖让中,以养生送死,泰西则日思机智,惟强已而轧人,故其教养皆远逊于我先王也。[3](P537)

不管是出于对中国古代社会*理想的真诚人性共鸣,还是出于满足近代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的心理需要,高扬中国古代的“太平大同”社会*理想,确实使康有为得以凭借这一思想或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在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也获得了对近代西方社会*现状的相当批判能力,使他不至于盲从近代西方的社会*思想和实践,使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依据人性的普遍价值,结合近代中国的实际,有选择地借鉴西方经验,进行创造性工作。

应当指出,从总体上看,由于现实中国在近代世界中的落后地位,在早期康有为的有关思想中,对近代西方的赞赏(有时甚至可能存在理想化倾向)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