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论郭嵩焘的民族主义思想
论湘军集团及其与郭嵩焘
百余年来郭嵩焘研究之回
论郭嵩焘的外交思想
郭嵩焘先驱者的悲剧人生
郭嵩焘先驱者的悲剧人生
最新热门    
 
郭嵩焘对西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时间:2007-3-9 17:46:24  来源:不详
巴黎日记》第734页。)“西洋考求政务。辄通各国言之, 不分畛域”(注:《伦敦与巴黎日记》第590页。),各国互相考察不遗余力。 “中国漠然处之”,“以评论西人长处为大戒”(注:《伦敦与巴黎日记 》第733页。),“以考求洋情为耻”。(注:《郭嵩焘诗文集》第216页。 )郭嵩焘严厉批评中国这种闭关自守的风气时写道:“中国人眼孔小,由未见西洋局面,闭门自尊大”,“一意反手关自己大门”,“此最害事”。(注:《伦敦与巴黎日记》第737738页。)

  郭嵩焘认为近代西方与中国在对外关系上风气的不同,有其思维方式的根源。这就是西方“化异己而使之同”,中国“则拒求同于己者而激之使异”。(注:《伦敦与巴黎日记》第930页。 )他这种关于西方文化异使同,中国文化同使异的说法,符合实际。一般来说,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封建顽固派在中西文化之间一直以“立异”为基本价值取向,视中学与西学之间存在绝对不可逾越的精神鸿沟,反对将西学引入中国,坚持“用夏变夷”,而坚持不可“用夷变夏”的顽固立场。显然这种把中学与西学完全对立起来,无视和否认中西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极力排斥西学的企图,只能是“一意反手关自己的大门”。近代西方由于封建制度的解体,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闭关自守环境的消除,因此人们树立了求同的意识,希冀借“同”求“通”,建立世界性的文化。

  在对外关系上,郭嵩焘力主开放交流,以学习西方为要务。在思想上他本人就具有“化异使同”的观点。他曾明确指出“夷狄之民,与吾民同也。趋利避害同,喜谀恶直同,舍逆取顺同,求达其志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