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东直督抚与义和团运动的
清代督抚与地方官的选用
略论曾国藩、湘军与晚清
地方督抚与清末预备立宪
理 势 之 辨与 战 和 之
洋务督抚与戊戌维新——
试论督抚与《马关条约》
试论督抚与《马关条约》
督抚与晚清输入西学之文
督抚与晚清输入西学之文
最新热门    
 
东直督抚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时间:2007-3-10 9:00:49  来源:不详
常倚为主,在汉臣中权势为最巨”[1]。但甲午战败及《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之一时身败名裂,直隶总督由以圆滑素称的王文韶接任。李鸿章的去职深刻影响了当时北方的政局,不仅削弱了清廷在外交上的弹性和军事上的应变能力,还标志着洋务派在北方的失势和顽固派的崛起,这可能导致对外政策的调整。于是,作为对李鸿章时代妥协、软弱的外交政策的一种反动,甲午战后不再仰直隶总督鼻息的几届山东巡抚首先表现出了强硬的对外立场。

其次,甲午战后,顽固派开始得势,顽固派的思想主张是山东巡抚对外政策转变的思想因素。

在洋务运动中,顽固派提出过一个颇有影响的口号:“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如果抛开其反对自强新政的别有用心,则应承认其在立论上是无懈可击的。而且,随着清王朝的日见沉沦,“人心”的重要性愈发显得突出起来。甲午战后,顽固派得势,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中有人重新强调“人心”,并获响应。从李秉衡开始的几届山东巡抚多次强调要“固结人心”、“固结民心”[2],并把护民抑教作为改变“民气遏抑太久”[3]的局面的途径,以期为这个没落的王朝拓宽一些社会基础。加之他们本来就对西方的*、文化持反感态度,于是,持一种强硬的对外立场也就是自然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1896年,李秉衡在令人困扰的民教纠纷的处理中,首先大胆地将纠纷归咎于教会方面,他指出:

自西教传入中国,习其教者率皆无业莠民,借洋教为护符,包揽词讼,凌轹乡里,又或犯案惧罪,藉为逋逃之薮,而教士则倚为心腹,恃作爪牙。凡遇民教控案到官,教士必为间说,甚己多方恫吓;地方官恐以开衅取戾,每多迁就了结,曲直未能胥得其平,平民饮恨吞声,教民愈志得意满。久之,民气遏抑太甚,积不能忍,以为官府不足恃,惟私斗尚可泄其愤。于是有聚众寻衅、焚拆教堂之事,虽至身罹法网,罪应骈诛,而不暇恤,是愚民敢于为乱,不啻教民有以驱之也[4]。

1898年,东抚张汝梅上奏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