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
略论 同治中兴 清政府书
嵩阳书院在哪里?其历史
中国古代大学文化的核心
书院沧桑话源头--从唐
最新热门    
 
鳌峰书院与近代前夜的闽省学风

时间:2007-3-10 9:01:58  来源:不详

“鳌峰书院者,全闽育才之奥区也。”[1](p104)坐落于福州于山北麓的鳌峰书院,由清代理学名臣张伯行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创建,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是闽省最重要的省立书院并保持着文教中心的地位,可称得上是全国一流的大书院。有清一代,这里培养出众多著名的闽籍官宦学者,如蔡世远、雷鋐、孟超然、郑光策、陈寿祺、梁章钜、林则徐、张际亮、林昌彝等。鳌峰书院前期本是福建理学复兴的基地,然而,乾隆以后,受理学衰落以及乾嘉汉学兴盛之风气影响,学风逐渐发生转变。尤其道光年间,山长陈寿祺受阮元创办的浙江诂经精舍和广东学海堂培养经史实学之风的启发,有心以鳌峰书院为基地,在福建培植朴学经世的学风。其不拘一格的施教作风,使得经世之学、经史考证之学,以及诗赋古文之学等风气在鳌峰书院蔚然勃兴,一时之间,鳌峰书院成为当时闽省学风转变的重心。 

 

一、嘉道以前的鳌峰书院与福建学风 

 

福建朱子学经历了清初的短暂复兴后,逐步走向没落。省内学者墨守朱子学,在乾嘉汉学兴盛的时代,闽学界基本处于学术边缘地区。省内仅有雷鋐等人承袭李光地、蔡世远的学说,为当世推重。另外,建宁的朱仕秀以古文颇得时誉。“乾隆间,则建宁朱裴瞻(仕秀),能为古文,朱笥河亟称之,而汀州雷翠庭(鋐),则继李、蔡治理学。”[2](p4273) 本来清初福建朱子学的复兴与官方的大力扶持离不开,造成时人所治的朱子学多为抱残守缺,没有真正的创新,随着朝廷政策的改变,闽省理学的没落也就不可避免。陈庚焕曾言:“此则流风余韵浸以销歇,间有诵法朱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