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
略论 同治中兴 清政府书
嵩阳书院在哪里?其历史
中国古代大学文化的核心
书院沧桑话源头--从唐
最新热门    
 
鳌峰书院与近代前夜的闽省学风

时间:2007-3-10 9:01:58  来源:不详
子者,或迂闻而无当,或浮慕而失真,其或跖行孔语,身败名裂……而闽学微矣。”[3] 

学风的转变,除了与其自身内在的发展变化有关,很大程度上也受时代社会的影响。乾嘉之际,清王朝逐步显出衰世之态。权臣擅政,吏治腐败,加之人口剧增,土地兼并恶性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大批流民,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而有清一代的福建省在经济文化各方面基本都处于落后状态,社会问题重重,痼疾新病交织,促使学者关注现实,思想逐步由虚空转入务实,如郑光策、谢金銮、陈寿祺等人,都致力于经世之学,揪心民间疾苦,希望改变当时无实无用、惟利是图的衰恶士习。[4](p94-95)这样,乾隆末年经世思潮在福建逐步兴起。 

同时,有志士人力图转变墨守朱子学的状况,重振福建学界,乾嘉汉学的影响由此开始突显。乾隆时,纪昀与朱珪兄弟先后视学福建,注意培养通经崇古之士,由此,闽省开始出现研习考证之学的学者。谢章铤曾说:“吾闽自龟山得道南之统,而集大成于考亭,数百年来一以朱学为职志,读四子书内外注,不敢磋跌一字。……延至乾隆中叶,纪文达、朱文正相继视闽学,以淹洽倡庠序。于是高才辈出,星联霞蔚。”嘉庆初年,陈寿祺等人在京城师从于汉学大师钱大昕、段玉裁等人,与各地汉学后进相互问学,确立研治汉学的志向,并有所作为,“最后陈恭甫侍御出,以沉博绝丽之才,专精许、郑,建汉学之赤帜。先导者为林畅园、郑西霞诸公,羽翼者为万虞臣、萨檀河、谢甸男诸公。……嗟乎!千里同声,一何盛也”[5] (p485-486) ! 

鳌峰书院作为闽省文教中心,在新学风萌生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早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张甄陶掌教书院之时,已经在书院埋下讲求汉唐注疏之学的种子。[6](p298) 之后纪昀等人通过鳌峰书院,招集了一批有志于经史考据之学的学人,利用书院优越的资源研习汉学。其中朱珪与鳌峰书院的关系最为密切。谢章铤说:“国初吾闽不矜淹洽经书,时文以外多置不理。自朱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