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末肃亲王善耆与川岛浪
英雄美人:清末状元外交
清末革命军与清军战斗老
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的来
百年前的中国:美地理杂
清末震动山东的大案:潍
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
清晰地再现清末民初的风
论清末的经济法规
清末商会与辛亥革命
最新热门    
 
清末民初回族兴业扶贫概述

时间:2007-3-10 10:55:39  来源:不详
于阿汉文,通晓医术,膝下四子(竹园、宝臣、少三、子瑜)多受其益,且竹园、宝臣、子瑜三人均德才出众,在回族史上各占一席之地。因丁宝臣的三伯——著名中医、花市“德善医室”主人丁德恩(庆三)无出,宝臣便过继为子,后来丁宝臣的文章中多次称之“家严”者,实际指的就是他的叔父。父、叔二人经汉兼通,事业发达的情景,使宝臣少年时代就习经熟文,思想开展。庚子(1900年)之前,年仅二十几岁的他就曾不顾交通不便,到山东临清一带游历,开阔视野。变乱之后,他返回北京,即投入当时正在密云县清真寺任职的王浩然门下深造,继而卒业成名,“蒙众回绅赠万名幛一轴,配幛二十余方”。所以,当他担任《正宗爱国报》总理,成为著名报人后,一些人仍称他为“阿衡二爷”,用他自己的话说,若“论教道,王浩然乃是回教中的一位高明阿衡,不是无名白;论宗派,我也是回教中的世袭教长”,“熟读阿喇伯语言文字,常与西国的朋友交谈。所以,才把‘优胜劣败’四个字印在脑子里”。   

  就是这样一个把国家存亡、民族兴衰时时“印在脑子里”的丁宝臣,他虽不作阿衡,但其阿衡的名分及其德识才学却远在那种“糊涂人”之上;他虽没有在大殿上讲“卧尔兹”,但当他用自己的如椽之笔,通过新闻出版的媒体,刊行了《清真启蒙》、《尽人力就是知天命》的文章,匡正时弊,警醒广大回族群众时,其中所闪烁出的,则是同高明阿衡那“卧尔兹”一样的灿烂思想光华!   

  但,他却遭到了种种误解、非难,甚至无理取闹式的恫吓。   

  《清真启蒙》出版后,一些“腐败阿衡,煽惑愚民,极力反对”;“不开化的人”,也说丁“随了鬼子”。他关于“兴工艺厂”、“办学堂”的主张传开,也有些不明真相的“族”(或“教”)众,说什么“回教兴工厂,立学堂干什么呀?一则回教又不做官,二则又不讲发财,能挑二百斤,就是好小子”,甚至说:“实在没了路儿,就是跑门儿要饭,也能糊口”。一位自称“爱道人”的,公开给丁宝臣写信,对他支持王浩然等“极力赞成改良”的做法,进行了指责,并认为是件“怪事”。   

  更有甚者,因为一篇《尽人力就是知天命》的文章,竟气势汹汹,找上门来,利用“教长”的地位,威胁丁宝臣的父亲,说“××××乡老”“不答应”,要“聚众殴人”,且将丁诉上公堂,不仅强迫丁给“教中的领袖”,“躬一个揖”,还提出三项无理要求:一是把丁的《清真启蒙》毁版;二是不准丁今后再在报上发表文章;三是要丁公开声明,收回主张。一时间,搞得满城风雨,其势颇有些“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状态!   

  所有这些,对于清末民初方兴未艾的兴业扶贫事业,是一股不容忽视的阻力。阻力在前,以丁宝臣、丁竹园、王浩然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岂能听之任之?于是,予以反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