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王学典语境、*与历史:
义和团运动的近代思想启
义和团 刀枪不入“之谜
义和团的悲剧
义和团战争的起源——跨
真的历史向我们走来-5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时期社会心理
清政府与义和团运动待 
论义和拳运动的社会成因
最新热门    
 
义和团运动中的 假团 问题

时间:2007-3-10 11:00:28  来源:不详
和团活动一度沉寂的省分,此时也重新活跃起来。东平州在一个禀贴中回顾说:“讵自今夏六、七月间,北方开战之后,信息传闻不一,拳匪猖獗滋事,以致中外开衅,既而改称拳民,既而改称义民,谣传纷纷,人心慌慌。始则直东交界窜犹,继则到处蔓延波及”;“阖省一百另五州县,被扰教民无处无之。”(《山东义和团案卷》,下册,537页。)另一方面,在朝廷正式把义和团称作“义民”之后,如果继续对他们公然进行剿杀,就不免会与中央政权的公开政策发生□牾和冲突。这对于主剿派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障碍和困难。当时还是怀来县令的吴永说过的一段话,就颇有代表性地反映了这一派人的为难处境。他说:“无何而奖励拳民之上谕,已四处张布,并由省转行到县。于是邑绅署幕,内外交逼,禁拘之人,不得不悉予省释矣。越日,闻西园子坛中,拳首已公然号召徒众,从者云集,念已奏明令,更无法可禁阻,只得听之。”(《庚子西狩丛谈》,见《义和团》(三),387页。)

  吴永所说的“只得听之”决不意味着他们就此歇手,再不与义和团为敌了。事实证明,除了很少几个看风使舵、谄谀干进的投机之徒外,绝大多数主张剿团的人都并没有因朝廷政策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立场。他们不得不暂时稍加收敛,只不过是为了要找到一个既可以继续剿杀义和团而又不致有“违旨”之嫌的巧妙口实。这个口实怎样亳不费力地被制造出来,我们可以先举一个小小的实例。

  河南省河北道道员岑春荣,为了镇压义和团,同一些士绅等设了团防局。岑的一个幕僚王锡彤建议应立即由团防局出面对义和团严加查禁。但岑春荣颇有些顾虑,说:“义和拳是义民,奉朝旨嘉许者,倘加查禁,不违旨乎?”王锡彤回答说:“此何时耶?旨之真伪不可知,纵使有之,文字上固可躲闪也。”也就是说,只要在文字上玩弄一点花招,义和团是可以照杀不误的。我们且看王锡彤是怎样在文字上进行“躲闪”的。他起草的一个告示写道:

  “为严拿假充义和团民以靖地方事:照得前因中外失和,民教仇杀,近畿一带有义和团民练习拳勇,不取民间一草一木,曾经奉旨嘉奖,此等义民,至为难得。乃近来风闻河北三府竟有无知愚民烧香聚众,名曰学习义和拳,而良莠不齐,地方痞棍夹杂其中,派费派捐,种种不法,殊堪痛恨。……除已将河内县假义和团严提到案即日办理外,合行示谕各该县民知悉,自示之后,如有匪徒借义和拳之名,烧香聚众,设立坛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