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老子文化大讲堂”开讲
老子的治国之道
中国道学论坛总编董延喜
老子思想的大象书店
画家萧宽新作亮相滨海新
圆明园失传铜塑“老子出
百名学子老子像下诵读道
真的想不到,老子竟然是
吉林省老子研究会成立
详解老子哲学和西方哲学
最新热门    
 
老子的信德观及其德育价值

时间:2015-06-26 16:09:07  来源:不详
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哲学代宗教(冯友兰),最终建构了一种以革命主义为信仰核心的民族国家[注: 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民族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是20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建设运动。但是中国的人心问题或信仰问题,仍然缺乏一个真实的神圣基础值得挂靠,缺乏真实的社会实践基础和构建信仰认同的社会共同体。[2]信仰既有其个人生命意义上的缘起,同时从社会群体生存角度看,也是社会交往的需要。在新时期,信仰问题的重大困境在于源于信仰这两大起源而产生的信仰两大功能难以整合。[3]在信用和信任层面,有学者提出当代社会的诚信问题是一种道德危机,体现在人的生活空间、制度空间与交往空间三个层面。食品安全等问题构成人的生存风险与消费焦虑,制度供给不足和执法不力导致约束机制失效,"杀熟""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造成个体的孤独感。[4]在个体的人格心理层面,正如奥尔波特所说:"每个人无论他是否具有宗教倾向,都有自己最终的假定前提。因为这些前提对他来说是真实的,这种假定前提不管是被称为意识形态、人生观、观念或者仅仅是对生活的一种直觉,都对属于他们的所有行为产生了创造性的压力。"[5]
   
    "信"字在《老子》的七个章节中出现过。从"信"的对象和用法来分析,老子所言之"信"包括两类信,一类是先验世界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忠信,一类是经验世界的交往意义上的诚信。老子的信德观提示了"信仰""信任""信念""信心"这些内容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统一和联系起来的,但是相关研究还并不多见。本文尝试从《老子》文本中归纳和总结老子有关"信"的思想,希望能对上文提到的问题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二、老子的道德系统中的信德
   
    (一)老子信德观的本体论色彩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老子思想中的"信"具有本体论的色彩。帛书《老子》第一章中就提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①这一段文字实际上言简意赅地构建了老子思想中的道德体系。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句中的"信"的解读,需要重视"忠"字的意义。何怀宏指出,先秦人较少说"诚信"而多言"忠信"或直接说"信",而且先秦"忠"的意思没有后来"忠君"的特定义。[6]例如,《国语·周语》说,"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周礼·大司徒[注: 西汉哀帝时罢丞相,置大司徒,与大司、大司空并称三公。-dasitu]疏》说,"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谓言出於心,皆有忠实也"[7];《周礼·春官宗伯下》说,"中,犹忠也,和,刚柔适也"[8]。熊春锦认为,"忠信之泊"的"忠"与"中"通假,而老子思想中的"中"从"中气以为和"的角度来看,是来自于没有朴散开的"德一"。[9]虽然此处的"中气"已经处在"二生三"的阶段,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