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老子文化大讲堂”开讲
老子的治国之道
中国道学论坛总编董延喜
老子思想的大象书店
画家萧宽新作亮相滨海新
圆明园失传铜塑“老子出
百名学子老子像下诵读道
真的想不到,老子竟然是
吉林省老子研究会成立
详解老子哲学和西方哲学
最新热门    
 
老子的信德观及其德育价值

时间:2015-06-26 16:09:07  来源:不详
与可能性,沃土才能承载希望。希望总是反映未来与可能性的,而又不是毫无根据的可能性,希望与现实是通过某种同一性才得以建立联系的,这其中就有信德的参与。浅薄的信德和枯竭的心灵难以承载希望,所能诞生的要么是得过且过,要么是私欲的无限膨胀所导致的贪婪,而这种贪婪虽然也具有希望的属性,但是其道德内涵则具有很大的落差。正如老子所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第9章)贪婪是永远也不会得以满足的,贪婪把人导向的只能是罪恶、祸患、灾咎。
   
    有智慧的人能小中见大,具有先见之明。"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第27章)但是这种先见之明显然也是需要建立在深厚的信德基础之上,对事物发展的因果规律的敬畏和深信才能保证这种最初的洞察能被自己重视,否则要么毫无洞见,要么即便有所发现也会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之下而轻易放过。信德的丰厚有助于踏实作风的养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始于足下。"(第27章)稳扎稳打,注重基础,是为人和立业都需要具备的素质,这种气质和作用的内在依据就是相信自己的这种努力是值得的,是为未来而准备的。"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第2章)当一个时代的人们更倾向于追赶潮流而忽视积淀和基础工程的时候,以老子的观点看来,信德的培补就是必不可少的实质性工作。
    四、老子信德观对当代社会的德育价值
   
    (一)道德教育需要培育信德土壤
   
    老子生活的年代正值周礼式微的春秋时代,社会发生大变革,大国为争霸欺诈肆行,正如老子所言"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取信于天下和取信于民,就成为春秋时代一些有识之士极为关心的问题。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民保于信","民无信不立",背信弃义就会丧失民心,没有民众的支持就会失败。取信于神明是春秋时代诚信观的另一个侧面,祭祀和盟誓都被赋予了崭新的内容。[18]从当时的背景来说,老子的信德观主张超越神明信仰而倡导尊道贵德的忠信和民众交往的诚信,是一种重要的哲学突破。类似于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理论,每一次社会道德从失落走向复兴,都需要从对道德的信仰、诚信、信念这方信土的建设开始。
   
    也许在老子看来,科技得到空前发展的现代社会既不是"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的时代,也不是"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的时代,甚至也不是"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的时代,而是一个"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的时代。[19]这个时代强调理性,以及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规范伦理,即便如此,人们往往还是会陷入互相之间无法达成一致的困境。分歧的无休无止和概念的不可通约性,并不是突然间出现的,而是都有着历史上的思想根源和悠久的起源。[20]麦金太尔的这种跨越历史时空大尺度的道德观察所产生的结论倒与老子的思想有某些相似之处,尽管老子所言更像一种论断或预言,而麦金太尔则是站在历史的另一端掌握了丰富的现实依据。麦金太尔认为普遍性的道德概念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碎片,尽管这个时代更为强调理性,但是分歧往往是由情感来操纵的,这会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