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老子文化大讲堂”开讲
老子的治国之道
中国道学论坛总编董延喜
老子思想的大象书店
画家萧宽新作亮相滨海新
圆明园失传铜塑“老子出
百名学子老子像下诵读道
真的想不到,老子竟然是
吉林省老子研究会成立
详解老子哲学和西方哲学
最新热门    
 
老子的信德观及其德育价值

时间:2015-06-26 16:09:07  来源:不详
道亦失之。"(第68章)具备"德"的品格者,"道"就会助之以"德"的力量与能力;与"德"的品格属性相违背者,"道"也就会弃之而去。既然形而上的"炁"对形而下的"器"具有支配作用,那么"德"以人的方式通过言行和思想等元素显现,就成为伦理意义上的德性或品德。因此,对于万物之一的"人"来说,"德"具有天德和品格两个维度。品格性所表现的,是经验世界伦理道德的价值性。依据这种外显的品格性的特征,才使我们能够讨论、研究、实践这个"天德",从品格性去反证出内在的品质与天德。[16]所以说老子提出的"尊道贵德"是一种超越宗教和意识形态的道德信仰,老子的天德观也代表了先秦时期[注: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的人们对德性的一种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认识。[17]"尊道贵德"的这种忠信联结了经验与先验,帮助人们在探究大道过程中面对"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隐无名"(第3章)等与经验世界相反的现象时,可以有所依凭,而不至于迷失方向。现实生活中,德福一致的因果规律未必在有限的时空中得以全部体现,人们是需要借助"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第44章)之类终极信仰来帮助自己树立信心与信念的。
   
    帛书《老子》第61章中说:"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案有不信?"⑦老子认为对于最高境界的"道",无相无形,行玄德而不留痕迹,最接近其境界的人可以感知到其存在;其次的人主动亲近和赞美她;再其次的人半信半疑,但也心存畏惧;还有一部分人则完全拒斥她的存在,甚至禁止别人相信。这种离道越远而产生的信德损失越多、越来越不足,就是各种不信所产生的根本原因。这可以解释"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第3章)。在老子看来,上士、中士、下士之所以闻道之后能产生迥异的表现,其关键原因正在于内在信德处在不同的水平状态,由此决定了其心意与"道"产生何种共鸣反应,因为"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第68章)。道不会有人心的执著,道法的是自然。
   
    尊道贵德也体现为对"真"的信念和追求。"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第17章)老子认为道德的修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达到一种与道相通、"复归无极"的境界和状态,他称之为"真"。老子追求的"真"是把德性补全,由下德回归上德与道的过程。老子是以"德"作为万物的尺度以及"真"的标准,体现于"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第67章)。
   
    老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辩证法思想,他启发人们不断地以超越性的视角来看待善恶、有无、高下、强弱等二元对立的概念和局势。⑧当我们处在这样二元对立中的一方时,想要跳出己方的局限,往往需要借助"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中的"中气"所蕴含的"尊道贵德"的信念,这种超越性信念可以帮助人们校准心意与动机,在新的关系模式中寻找与对方可能的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