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毛泽东读《老子》
论刘向本(通行本)《老子
帛书《老子》的密码
《老子》最后一章的教诲
蔡冉结缘《老子传奇》、
重读《老子》:处理好争
国图藏敦煌本《老子道德
逾百件道教文物亮相台北
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老
国风徽韵文化讲堂开讲古
最新热门    
 
楚简《老子》“绝智弃辩”思想及其发展演变

时间:2015-07-17 22:50:18  来源:不详
逐浪,火上加油。对于他们自然也不能提倡“有为”,而应该塞之、闭之、挫之、同之、和之。即上面那段释文,要弄清这段文字说的是什么,首先得弄清何谓“兑”与“门”。并且需要多做点引证。

  《易·兑》:“彖曰:兑,说也”。

  《易·说卦》:“兑为口”,“说言乎兑”。

  《管子·心术上》:“门,谓耳目也,所以闻见”。

  河上公之注为:“兑,目也,目不妄视”。“门,口,使口不妄言”。

  严遵本之注说的更清楚:“塞其兑”——“耳目瞑也”。“闭其门”——“口不言也”。“开其兑”——“事聪明也”。“济其事”——“显功名也”。而在《指归》中则说:“塞其聪明,闭其天门,关之以舌,键之以心,非时不动,非和不然。”说得何等坦率,只有随声附“和”,才无须闭塞,否则关之,键之。

  高亨曾将上面这段引文,称之为老聃的一种“杜民之耳目口鼻,使之无知无识”的“圣人临民之术”。但是,耳目口鼻,毕竟是塞不尽,堵不死的。所谓“杜民耳目口鼻”,其要在智者的耳目口鼻,堵住他们,人们也就不会七嘴八舌了。因为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老聃所处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私学兴起,“学在官府”被大大突破,“智者”群——知识阶层逐渐扩大。孙武创兵法、郑人铸刑鼎、邓析制刑鼎、孔子删定六经,“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一群以知识为生的人进入社会,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阶层。王公贵族纷纷养士,招揽士人。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人呢?老子之前就有这方面考虑与经验了,如《国语·晋语六》说的:“武人不乱,智人不诈,仁人不党”。而老聃对于“智者政策”的设计,就是上面这段文字。用严遵的话说,这“六不可”又叫:“爱不来,退不离,益不丧,败不危,爵不高,损不卑”。而帝王对此章更是心领神会,朱元璋[注: 大明太祖高皇帝(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姓朱,讳元璋,汉族。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疏曰:“虽知也,不妄言”。“塞、闭、挫、解、和、同,此六字前三字言不张声势,后三者言谦下也。所以谓之玄同。言此几事皆属玄也,皆是大人君子幽微之道……”。正因为“幽微”,妨碍了人们了解其玄妙。诚然,《庄子·知北游》等,也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但那与老聃的“智之者弗言”略有不同。在庄子看来,统治阶层到处是猜忌、争斗,陷井遍布。智者相处其间,必须时时小心谨慎,免遭不测。有时必须藏才匿智、装聋作哑。而最好的办法是不合作:圣智不言、不议、不谋、去知、去己、去为。与老聃的“智之者弗言,言之者弗智”不同。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将“弗言”与“六不可”反用之,它对于护身,免灾远祸,又何尝不是一种妙策呢?有必要再重复一句,这“智之者弗言”,是在“……治之于未乱”之章后接着提出的,它与今本编排大不一样(“六不可”在五十六章,“治之于未乱”在六十四章),它意味着什么,就无须多说了。
  二、学者多非好事,要绝学无忧

  上面是楚简《老子》甲篇的文字,乙篇则有三个章继续谈这件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