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毛泽东读《老子》
论刘向本(通行本)《老子
帛书《老子》的密码
《老子》最后一章的教诲
蔡冉结缘《老子传奇》、
重读《老子》:处理好争
国图藏敦煌本《老子道德
逾百件道教文物亮相台北
大型史诗电视连续剧《老
国风徽韵文化讲堂开讲古
最新热门    
 
楚简《老子》“绝智弃辩”思想及其发展演变

时间:2015-07-17 22:50:18  来源:不详
  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亡为也,亡为亡不为,绝学无忧。

  帛、今本最大的不同是首句:“为学者日益”,“为学日益”。“学者”与“为学者”、“为学”,就像今天的思想家、学者、教授、大学生、小学生一样,尽管他们在“学”这一点上相同,但层次相差太大了。另外,帛、今本后面的文字不是“绝学无忧”,而是“将欲取天下也……”。显然这是另一码子事。楚简本的“绝学无忧”显然是前面文字的结论。帛、今本的调整改动,显然大大冲淡了老聃原来的思想。在老聃看来,像孔子、少正卯之类的学者日益增多,那么遵行于道的人必然日益减少。为什么老聃持这种观点呢?也许老聃对孔子说的两段话,可以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其一是《史记·老子列传》上的:“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这段话可以看出老聃对于就像孔子这样的学者、智者是不以为然的。第一,有骄气;第二,多欲;第三,尚不够朴实,往往还弄姿作态、装腔作势;第四,有不切实际的志愿。所以告诫他深藏若虚,盛德若愚。有些话老聃没有说,但可以体味出来。如果这些毛病不去掉,那么骄气与多欲之臣去辅佐多欲而权盛之君,要么不被使用,要么用了也难以融洽而身危,再就是君臣协调,但他们会顺应自然,唯道是从,还是唯骄淫之志是从呢?会干出多少不切实际的事而坑害百姓与国家呢?看来这就是老聃的潜台词。

  其二是《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周见老子,“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这一次,老聃的话比前面那些话缓和多了。但指出像孔子这类学者、智者两点足以危及自身的事:好议人,好揭发别人的错误与罪恶。同时看来老聃还是很主张孝与忠的:即应该心存父母,心存国君,不应该只顾自己,而学者往往只顾自己。

  孔子这样道德高尚的人,在老聃眼里还有这么多毛病或潜在的毛病,那么等而次之的一般学者,在老聃看来又会怎样呢?他们的毛病对社会、对国家、对百姓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老聃力劝国君要“亡为、无事、好静、欲不欲”,对于学者自然也不能例外,因此结论是“绝学无忧”。这“绝学”是绝什么学?自然不包括官学(要不然岂不等于否定自己的职业?)而是当时兴起的私学,也许这“绝学”未免太厉害,其实还有比这更厉害的。比如孔子就以聚众结社、鼓吹邪说、混淆是非的罪名杀了少正卯的(《孔子世家》,另《尹文子》、《荀子》、《新语》、《论衡》均有记载),这也许有某种老聃思想因素吧?乙篇还有下面一章:

  闭其门,塞其兑,终身不@①。启其兑,赛其事,终身不@②”。

  “@①”与“@②”,何字?何义?整理者没有作任何解释,也许后来“@①”发展为“@③”字。《康熙字典》说:“古文作危”。就是嘛,山顶上舞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