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梁启超、鲁滨逊“新史学
晚清中国对西洋医学的社
租界与晚清上海农村
晚清:制度缺陷是贪污成
晚清地方自治思想的输入
晚清官员贪污的特点与根
“狱市”新探
论晚清的铁路建设与资金
论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对外
50年来的晚清政治史研究
最新热门    
 
晚清“新政”与同盟会“16字政纲”

时间:2009-7-24 13:45:50  来源:不详
表全国工商界向清廷递交了一份请速开国会书,猛烈抨击清政府的工商税收政策。

以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晚清十年社会面貌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说明:慈禧太后下令变法维新发展到预备立宪并不是一篇“具文”,也不是一块“遮羞布”。

怎样认识晚清政权和晚清社会的变化?也就是说晚清社会的变化是不是一种进步?晚清社会是不是在不断发展进步之中?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有一个尺度,即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标志。

本文认为,这个标志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社会客体、社会主体和社会载体。就社会客体说,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是经济与政治民主化发展程度。这一点我想分歧是不大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评述资产阶级历史作用时是这样说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又说:“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政治上的成就伴随着。”这种政治上的成就指的当然是民主政治。社会主体指的是人自身。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进步发展当然要包括人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人自身的进步发展包括三个内容,即人的文化科学知识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的思想品质伦理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载体即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改进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在中国古代大禹治水、李冰修筑都江堰、潘季驯“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水方法都推动了社会载体的进步。以上三个方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标志。当然在一个具体的历史阶段,这三个方面的发展并不会是同步的,往往参差不齐。

这三个方面也是历史学家衡量历史人物和政权、政党对社会发展是否作出贡献、贡献多少的标准、尺度。用这个尺度来衡量晚清社会,我们不能不得出如下结论:在经济方面,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规模的发展;在政治上,虽然还是专制王朝统治,但资产阶级主体已经形成一股政治力量,民主立宪运动空前澎湃;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思想束缚减轻,民主意识有了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晚清是一个正在向前发展的社会,进步程度从总体上看,速度并不缓慢,方面也不狭窄。推动社会进步的是晚清政府。赞成并发动革新的政府官员有汉族官员,也有满洲贵族。满洲贵族中有人反对革新,反对立宪,但并不是所有满洲贵族都反对革新、反对立宪;因此作为一个整体,不能说满族是历史发展的障碍,也不能说在20世纪第一个10年,晚清政权是社会发展的障碍。

当时中国资产阶级主体——绅商拥护君主立宪。绅商支持君主立宪盖由于晚清当局推行“新政”,适应了绅商的利益与需要,给绅商带来了希望。绅商希望清政府继续推行改革,召开国会,实行立宪政体,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在东南地区,特别在江苏、浙江、上海地区势力最大,立宪派势力在这个地区也最强。江苏的张謇、浙江的汤寿潜、上海的沈缦云、李平书等既是地区绅商的代表人物,也是全国立宪派的首领人物。

 

三、同盟会16字政纲不切合变化了的晚清社会实际

 

正当清廷积极推进改革维新之际,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1905年8月20日通过的《中国盟会总章》第二条提出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这16个字实际上就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这个16字政治纲领的源流,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中有三段分析:

在同盟会成立前11年之兴中会,其入党誓辞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三事。当时有人译英文之民主政治(Republic)为合众政治,故兴中会盟书所用“创立合众政府”一语,与同盟会盟书上所用“创立民国”之意义相同。其不同者,则为兴中会盟书无“平均地权”四字。

总理于癸卯(1903年)上海苏报案发生后数月,自越南抵日本。是秋,尝与日本军人日野熊藏、小室健次郎等创设革命军事学校于东京青山,以收容有志军事教育之留学青年。……于该校开学时,曾由诸生举行宣誓式,其誓辞即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是为总理用此四大纲领作誓词之第一次。

考孙总理最初采用此四大纲领为革命党入会誓辞,实在乙巳同盟会成立前之二年癸卯,……为余躬与目睹之事实。且先后根据檀香山、旧金山、比利时、德国、法国各同志函告,当日入会宣誓情形,其誓辞及宗旨皆为四大纲领。……总理于癸卯秋至乙巳夏同盟会成立二三年间,用四事为誓词者凡五次。[14](P198)

可见,这16字政纲是孙中山长期熟虑深思的产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