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钱大昕的学术批评
钱大昕的文论、史论与“
百余年来钱大昕研究述评
论钱大昕的宋学观
钱大昕“实事求是”史学
钱大昕“实事求是”史学
超越考据的视野:钱大昕
最新热门    
 
钱大昕与20世纪历史考证学

时间:2009-7-24 13:46:00  来源:不详
涉及诸多学科领域的问题。钱大昕学识渊博,对于文字、语言学,版本学,天算学,地理沿革学,经学等都很擅长,他熟练地运用诸多学科知识作辅助,是他能够正确地解决考史中大量疑难的重要关键。诚如当代学者所评论的:“钱氏历史考据学之精审缜密,卓绝千古,即由于钱氏历史辅助知识之博雅也。”(注:杜维运:《清代史学与史家》,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03页。)此项同样预示着近代学术发展的一种趋向。钱氏有大量运用多种辅助学科知识、解决考史难题的成果,限于篇幅,这里只能举出几个最有代表性的例证。

钱氏精于文字、音韵之学,多所发明。他重视古声母的研究,证明古无轻唇、重唇音的区别;由这一规律可以解决古籍上的许多疑难。如:古音文如门。《尚书》“岷山导江”,《史记·夏本纪》作汶山。古音微如眉。《春秋》庄二十八年,“筑郿”,《公羊传》作微。古音无如模。《汉书·功臣侯表序》:“靡有孑遗秏矣。”注:“孟康曰,秏音毛。师古曰,今俗语犹谓无为秏。”古音房如旁。《史记·六国年表》:“秦始皇二十八年为阿房宫。”宋本作旁。古音务如牟。《左传》莒公子务娄,徐音莫侯反。(注:均见《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古无轻重唇音”条。)今案,上述钱氏所举各例,至今广东潮汕话、广州话中都可以找到证据,这些正是古音的遗留。钱氏又以古无轻唇、重唇的区别,考证中古时期史事。他考证《魏书》所载“秃fà@(11)”与“拓跋”、“佛”、“勃勃”均同义,云:“秃fà@(11)之先,与元魏同出,‘秃fà@(11)’即‘拓跋’之转,无二义也。古读轻重音如重唇,故‘赫连佛佛’即‘勃勃’。fà@(11)从@(12)得声,与跋音正相近。”(注:《廿二史考异》卷二二“秃fà@(11)乌孤载记。”)

《汉书·高帝纪》:“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此处“有意”五字难解,颜师古因不懂古音,此未加注。钱氏据《文选》注引《汉书》“意称”作“懿称”,美称也,与“明德”对文,是当以“懿称”为正。又据《诗·大雅·抑》篇,《国语》却引作“《懿》戒”,韦昭云:“懿读曰抑。”《尚书·金滕》“噫公命”,马融本“噫”作“懿”,云懿犹億也。根据上述各项证据,钱氏得出结论:“盖古书‘懿’、‘抑’、‘意’相通,故本或作‘意’。”(注:《潜研堂文集》卷十二“答问九”。)“有意称”之疑遂得到圆满的解决。

钱大昕习蒙古语,他运用蒙古语的知识以解释史籍上诸多歧疑。《元史·太祖纪》:九年春,“猎于揭揭察哈之泽”。夏四月,“筑埽邻城,作迦坚茶寒殿”。钱氏考证云:“揭揭察哈即迦坚茶寒也。译音无定字,史家不能考正,后世遂以为两地矣。”(注:《诸史拾遗》卷五“元史”。)他在《十驾斋养新录》卷九中,特别撰有“蒙古语”条目,考释元人以本国语命名的意义,或取颜色,或取数目,或取珍宝,或取吉祥,或取部族。如察汗,白也;孛罗,青也;伯颜,富也,等等。

钱氏谙熟版本之学,极重视经史考证当以善本为依据。《十驾斋养新录》卷三有“经史当得善本”条,云:“经史当得善本。今通行古北监及汲古阁本,《仪礼》正文多脱简,《谷梁》经传文亦有溷错,……《宋史·孝宗纪》阙一页,《金史》、《礼志》、《太宗诸子传》,各阙一页。皆有宋元椠本,可以校补。若日读误书,妄生驳难,其不见笑于大方者鲜矣。”(注:《十驾斋养新录》卷三。)他读《汉书》北宋景祐本,恰恰获得了证据,以证实自己撰《汉书考异》所考订的十几处错误。如《哀帝纪》“元寿二年春正月”,元寿二字为衍文,《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孝成五人,成乡当作成都等,都从景祐本证实他所考正确。(注:见《廿二史考异》卷六“汉书一”,《十驾斋养新录》卷六“汉书景祐本”条。)钱氏又以嘉靖闽本《后汉书》证实他所考订的刊误。通行本《后汉书·陈王羡传》:“遗诏徙封为陈王,食淮南郡”。钱氏考证淮南当为淮阳之误。他先以纪、传参证:“《和帝纪》改淮阳为陈国,遗诏徙西平王羡为陈王,是其证也。淮阳王眪以章和元年死,未为立嗣,故以其地改封羡。参考纪传,左验明白。”但这是逻辑推理而得,尚未获得刊本的确实证据。故有人提出可能应作“汝南”。后获善本嘉靖闽本,果然作“淮阳”,得到了确证,“私喜予言之不妄。”(注:《廿二史考异卷》十一。)

钱大昕又十分重视地理沿革学知识对于研究历史的重要作用,曾形象地作比喻:“读史而不谙舆地,譬犹瞽之无相也。”(注:《潜研堂文集》卷二四,《东晋南北朝舆地表序》。历史是一幕活剧,而地理是演出的大舞台,这处大舞台的各处位置和名称不断演变,故若不懂地理沿革,则有如盲人出门不辨位置、东西,研史将无可适从。在乾隆时期,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