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唐武宗灭佛的原因
论唐代军队的地方化
略论唐代的南朝化倾向
论唐代乡村社会中的社
论唐代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
再论唐代的客户一一关于
试论唐代海外贸易的管理
论唐代的虚估与实估
试论唐代官府手工业的发
最新热门    
 
论唐修《晋书》的性质

时间:2009-7-24 13:46:34  来源:不详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李延寿熟知太宗的这种心思与嗜好,于是删去《宋书》载有的《命子诗》原诗,而只写“又写《命子诗》以贻之”。 

    另一方,《晋书》陶潜传如前所述,不但不言及《命子诗》,甚至连“潜弱年薄宦”以下部分也全部删去,这究竟是什原因呢?让我们先从对陶渊明的名字记载方法上所表现出的象征性谈起。 

    陶潜的名字,《宋书》记有“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昭明太子《陶渊明传》作“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承继这些,《南史》记为“陶潜,字渊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南史》沿用《宋书》,可以推断原本是写作“陶潜,字深明,或云深明,字元亮”的,后来因版本误刻或有衍字,就变成目前《南史》所载状态。有关陶渊明的名字,在很早即产生混乱,是非如何一时难以判定,但只要是见到“潜”、“渊明”(深明)、“元亮”,谁都明白这是指那位,至于哪个是本名又另当别论。但陶是确实也被呼作“渊明”的。而《晋书》却非常干脆地把“渊明”说去,只记“陶潜,字元亮”。这不是有什根据才这样做的,它比《南史》为避高祖(李渊)讳,用“深明”的作法更彻底,这暗示《晋书》的编纂方针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晋书》完成于《南史》)后,和太宗对文化领域统权的进一步强化,《晋书》在改修中将应唐王朝最新现实需要放在比“实事求是”更优先的地位来考虑。李延寿编《南史》时虽把不于太宗的gù@①所加删除,但至少还残留着作为史的“实事求是”精神,对于在陶渊明生平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及有“言其志并为训戒”内容的《与子俨等书》未加削除,而《晋书》编者却急切地对不李世民的gù@①所大加改修,不惜牺牲“实事求是”。《与子俨等书》中“吾年过五十”至“自恐大分将有限也”部分是陶对自己品德及情志进行真挚述说的文字,对描绘陶渊明身世及形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因此,《南史》也只是删到易引起联想的《序》为止。但《晋书》却因下所引的《与子俨等书》后半部分中强调兄弟之间的情义,顾虑到有伤于经历兄弟、皇子们不和、相互残杀的太宗的感情,不仅止于像《南史》那样进行一部分削除,而与对待陶的名字那样,干脆全部削掉。 

    恨汝辈稚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