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日本学人的黄遵宪研究
论日本历史上的三次法律
戊戌前后思想资源的变化
上世纪初叶日本疑古史学
日本近代教育概论及其现
日本宪政的哈耶克哑剧
近代日本海军的崛起
日本历代对外关系
论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与
日本的水田考古研究
最新热门    
 
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入唐时间与在唐身份考

时间:2009-7-24 13:46:41  来源:不详
更有研究者愿意把井真成比做第二个阿倍仲麻吕。若井真成果真于717年入唐,则到其去世时,在唐已17年,其时间不可谓不长。若以阿倍仲麻吕、藤原河等人的在唐活动情况为参照,井真成也应当已经是一定级别的官员,而这样的情况,日本朝廷不会得不到任何信息。
  日本第10次遣唐使团在开元二十一年八月到达苏州。[8]使节团一行至迟十月或十一月即可进入长安。而井真成就在此次使团滞留期间突然去世。若井真成留唐朝求学、为官17年,闻达于玄宗,在即将衣锦还乡之时突然去世,无疑这是一个突发事件。我们知道,日本的遣唐使非常重视留学生的情况。[9]这样一个突发事件,在中国或日本史书中未著一丝痕迹,也不能不使人对井真成在唐17年经历的真实性产生疑问。
  从唐朝方面看。按唐制,国子监下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六学,[10]求学者依门第选择学校。太学,必须是五品以上的贵族子弟才有资格。阿倍仲麻吕之父,官居正五位上,因此入唐后得以在太学修业。六、七品官的子弟只能选择四门学。吉备真备虽然回国后以学者著称,但在唐朝却没有资格进入太学,只能接受四门助教的教授。墓志对井真成在唐受业情况没有任何记载,许多日本学者推定井真成是在四门学,或太学修业;推测他很可能与阿倍仲麻吕有着相似的仕途。果真如此,井真成的确是堪与阿倍仲麻吕并肩的杰出人物,又有如此多的人脉瓜葛,他也应当在日本或中国的史书有所交代;至少,在墓志中当有所反映。
  墓志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歌颂墓主的生平业绩,若非庶民,其任官经历便不可或缺。石见清裕推定起草井真成墓志文的是秘书省著作局的官员,[11]即便著作局的官员不甚了解井真成入唐前包括作为留学生时的经历,但若井真成的确在唐17年,后入朝为官,且受到玄宗礼遇,则官方当不会遗漏这些并不难获得的信息,况且,此时还有与井真成同时入唐的阿倍仲麻吕在朝为官且受皇帝恩宠。尽管墓志文的起草者未必是阿倍仲麻吕,但是若有必要,阿倍仲麻吕是完全有条件提供一些基本的信息的。
  另外,《唐六典》卷二十一“主簿”下载:“凡六学生有不率师教者,则举而免之。其频三年下第,九年在学,及律生六年无成者,亦如之。”据此,学生在学最长年限为9年,9年之后就应当在朝为官或被免掉。井真成显然不应属于后者。然而若井真成在唐17年,则到他去世时,在朝为官当至少有7年,墓志中完全没有交代,同样是不正常的。
  再回到墓志文本身。墓志文记井真成“岂图强学不倦,闻道未终”而突然去世,皇帝感伤于此,“诏赠尚衣奉御”。“尚衣奉御”为“六尚”之一,从五品上,专门负责“供天子衣服”。据研究,“六尚”之官只授予两类人,一类是皇亲国戚、亲信或功臣名臣之后,一类就是拥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英才。[12]若井真成在唐已17年仍然学无所成,玄宗当不会感伤于他的英年早逝,更不会追任以“尚衣奉御”的赠官。“岂图强学不倦,闻道未终”一句透露出的信息,不是对他已经在唐朝学习多年,恰恰是他刚刚到达唐朝,欲一展鸿鹄之志,发愤攻读问学,却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意。所谓“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骋上国。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难与俦矣!”等文句,虽然说未能脱去墓志铭文套句的痕迹,但仍然散发出唐人对这个从“君子之国”初来唐朝的出色人才的新鲜印象。

二、井真成在遣唐使团的身份

    (一)井真成在遣唐使团的身份

  墓志文记述井真成“(衔)命远邦,驰骋上”,说明他是作为遣唐使团成员来到唐朝的;又记他“岂图强学不倦,闻道未终”,说明他来唐朝是为“闻道”,即追求学问,则井真成在唐的基本身份应当是求学者;而墓志所见唐朝对于他的安葬和礼遇,又说明他在遣唐使团中当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留学生,其地位当高于普通学生。
  遣唐使时代,日本派往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学生和僧侣,因其学习一般学术和钻研佛教之领域的不同,分别被泛称为“留学生”或“留学僧”;又因身份与场合的不同,还细分为多种不同的称呼,如“留学”、[13]“请益”、[14]“求法”、[15]、学问、[16]、还学,[17]以及“游学”[18]等,来指称日本人在海外留学,而担当这些学习任务的人,就被称作留学生(僧)、请益生(僧)、求法僧、游学僧以及还学生(僧)等。
  留学生、学问僧等,更多地用来指称要长期留学的年轻学生,如阿倍仲麻吕(18岁入唐)、吉备真备(22岁入唐)[19]等。通常他们至少要等到下一次遣唐使船来到唐朝,即随下一次使船才能回国,从时间上看,一般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