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
“内外”之际与“秩序”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
1905年前后的科举废止、
宋代社会结构
取士:科举制度的观念基
宋代史学的两个发展趋势
从74位状元的家世看唐代
宋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研究
最新热门    
 
宋代科举封弥誊录制度述论

时间:2009-7-24 13:46:50  来源:不详
“封印卷首”一词的解读不同。穆朝庆认为,“封印”即“封弥”;何忠礼认为:“此处的‘封印’,当不作‘封弥’理解,而是‘印署’之意。因为它起有记验与限制的作用,故亦可称为‘封印’。”vii
  检阅宋代文献,除上引《长编》卷四四和《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三记载“封印卷首”外,在景祐元年(1034)之前,至少还有11处可以见到“封印卷首”(或称“封弥卷首”)一词。现不惮其烦,征引如下:
    1、[咸平三年(1000)]三月十七日,帝御崇政殿试礼部奏名进士,……又命国子博士雷说、著作佐郎梅询于后殿封印卷首。
         (《宋会要辑稿·选举》七之五~六,《长编》卷四六略同)
  2、[景德四年(1007)]*闰五月二十九日,帝问宰臣等:“天下贡举人几何?”王旦曰:“万三千有馀人。”帝曰:“约常例奏名几何?”曰:“大约十取其一而已。”帝曰:“当落者不啻万人矣。必慎择其有司。”旦曰:“至于封印卷首,若朝廷差官,于理亦顺,然须择素有操执者。凡进士、诸科试卷,悉纳封印院糊名,送知举官考校,仍颁其式。知举官考定等第后,复令封之,俟覆考毕,参校其得失。”(* 原系年为景德三年,是年无闰月,据《长编》卷六五、《文献通考》卷三○《选举考》三改。)
                   (《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之八)
        3、[景德四年]十二月癸卯(十一日),先是,上尝问辅臣以天下贡举人数。王旦曰:“万三千有馀,约常例,奏名十一而已。”上曰:“若此,则当黜者不啻万人矣。典领之臣,必须审择,晁迥兢畏,当以委之,周起、王曾、陈彭年皆可参预。”冯拯曰:“封印卷首,若朝廷遣官主之,于理亦顺,尤宜用素有操守之人。”旦曰:“滕元晏于士大夫间少交游。”上曰:“今当以朱巽代周起知举,令起与元晏同掌封印事。”
    于是,命翰林学士晁迥、知制诰朱巽、王曾、龙图阁待制陈彭年同知贡举。既受诏,上谕以取士之意,务在至公,擢寒俊有艺者。又命监察御史严颍、张士逊监贡院门,都官员外郎乔颜、太常博士郑彝、太常丞陈既济巡试铺,太常丞、直集贤院任随、著作佐郎陈覃点检进士程试,大理寺丞马龟符等六人考校诸科程试。又命知制诰周起、京东转运使、祠部员外郎滕元晏封印举人卷首,用奉使印;殿中丞李道监封印院门。进士、诸科试卷,悉封印卷首,送知举官考校,仍颁其式。知举官既考定等级,复令封之进入,送覆考所考毕,然后参校得失。凡礼部封印卷首及点检程试别命官,皆始此。元晏,中正子。士逊,光化军人也。(李焘原注:“按《周起传》云,起创糊名之法;又《陈靖传》亦云糊名考校始于靖。盖靖先请用之殿试,起复用之礼部,故起首为封弥官也。”)
                 (《长编》卷六七,《文献通考》卷三○《选举考》三)
       4、[大中祥符四年(1011)]七月七日,武成王庙考试官杨侃言:“所试服勤词学经明行修举人,未敢只依旧令小试官更互封弥卷首,乞别差人。”从之。
           (《宋会要辑稿·选举》一四之二四,《长编》卷八三略同)
  5、[天禧三年(1019)]正月九日,以翰林学士钱惟演权知贡举,命国子监直讲马龟符、刑部详覆官王(名与御名音同)、大理寺丞张峤、大理寺详断官赵继武、国子监说书卢自明、冯诚为考试官,户部员外郎兼太子右谕德鲁宗道、直龙图阁冯元封印卷首,祕阁校理李垂、国子监丞王准点检试卷,集贤校理陈宽、馆阁校勘晁宗懿覆考诸科试卷,直史馆陈从易、国子博士李成务考试知举官亲戚举人。
                              (《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六~七)
    6、[天圣元年(1023)]闰九月十二日,命侍御史高弁,职方员外郎、判三司开拆司吴济,直集贤院胥偃考试开封府举人;监察御史王轸封弥卷首。殿中侍御史王硕、直史馆张观考试国子监举人;直史馆章得象太常寺考试亲戚举人,监察御史张亿封印卷首。”(弁等后坐拆举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