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1949—1951年中国的
1986—1990年中国近代史
陈直先生与秦汉史研究—
人类可以传承的历史应该
清代中期(公元1726—1
清代臺灣地權分配與客家
从18—19世纪中国史研究
两种思路的碰撞与历史的
郭店楚简《语丛四》12 
关于“公元100年罗马商
最新热门    
 
8—10世纪中亚通往中国之路

时间:2009-7-24 13:48:44  来源:不详
aryatu Khâqân al-Turkiyyi,4法尔萨赫),[18] 过开义尔米布拉卧(Kayrmibrâw, 2法尔萨赫)、奈瓦契特(Nawâkit, 2法尔萨赫)大城、班吉卡 (客) 特(Banjîkt, 2法尔萨赫)镇,再至碎叶水城(2法尔萨赫)。奈瓦契特有大路通向上拔塞干(1法尔萨赫),此大路名为泽卡特(原文作鲁凯布,张广达先生据加尔迪齐书校改──引注)。碎叶水(Sûyâb)城乃是两个镇,一个叫“库巴勒”(Kubâl), 另一个叫“萨虎尔·库巴勒”(Sâghûr  Kubâl)。从萨虎尔·库巴勒到上拔塞干,驼队在有牧草和水源的路上行走15天(约75法尔萨赫──引注),突厥驿骑可用3天跑到。上拔塞干位于中国边界。[19]
值得注意的是,据古达玛所记,萨虎尔·库巴勒往东走到上拔塞干,要走15天;往西退回到奈瓦契特,再到上拔塞干仅有5法尔萨赫(31. 2公里)。按:奈瓦契特到位于伊塞克湖东南岸的上努舍疆(即上拔塞干),无论如何也不止1法尔萨赫路程。古达玛此处记述看来有误。
据古达玛记述,通拔汗那(费尔干纳)的道路具体走向为:从扎敏出发,经萨巴特(Sâbât,2法尔萨赫)、俱战提(Khujandah,10法尔萨赫,即今塔吉克斯坦苦盏市,原列宁纳巴德),然后又分为两叉,一路通向石国和银矿(伊腊克和比良坎克),另一路途经沙姆葛尔(Sâmghar,5法尔萨赫)、哈吉斯坦(Khâjistân,4法尔萨赫,此地产盐,石国、俱战提的食盐均出自该地)、土尔木甘(Turmuqân, 6法尔萨赫,伊本·胡尔达兹比赫作7法尔萨赫)、巴布(Bâb,伊本·胡尔达兹比赫写作Madinatu Bâb, 意为“门”城,3法尔萨赫),再至拔汗那城(又称Akhsîkt,4法尔萨赫)。[20] 然后从拔汗那到固巴(Qubâ,10法尔萨赫)城、窝什(Ush,10法尔萨赫,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城。岘认为,它就是汉代的贰师城 [21]) 及乌兹坎德(Uzkand,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乌兹根城,靠近中国边界),再走2天(约10法尔萨赫)到艾特巴什(Atbâsh,《元史·西北地附录》作阿忒八失,其名存至今,今译阿特巴希),艾特巴什城位于吐蕃和拔汗那之间的高原(即葱岭,帕米尔高原)山路上,从这儿走6天不见人烟的山路到上努舍疆(上拔塞干),从上努舍疆至“土胡兹胡尔”(al-Tughuzghur,又译托古兹古思,即九姓乌古斯,回鹘人的一支)可汗的地界有6天行程;[22] 伊本·胡尔达兹比赫则云,从上努舍疆至土胡兹胡尔可汗都城有3个月行程,该城有12座铁门,许多人信奉祆教,该城左边(即北方)是开义玛克王国,该城距中国300法尔萨赫(约1872公里)。[23]
二、贾耽《皇华四达记》之记述
《新唐书》卷43下《地理志下》摘录了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宰相贾耽所撰《皇华四达记》,记载了由安西入碎叶、怛逻斯的道路。贾耽记云:
“安西西出柘厥关,渡白马河,百八十里西入俱毗罗碛。经苦井,百二十里至俱毗罗城。又六十里至阿悉言城。又六十里至拨换城,一曰威戎城,曰姑墨州,南临思浑河。乃西北渡拨换河、中河,距思浑河百二十里,至小石城。又二十里至于祝(原作于阗,讹矣──引注)境之胡芦河。又六十里至大石城,一曰于祝,曰温肃州。又西北三十里至粟楼烽。又四十里度拔达岭。又五十里至顿多城,乌孙所治赤山城也。又三十里渡真珠河,又西北度乏驿岭,五十里渡雪海,又三十里至碎卜戍,傍碎卜水五十里至热海。又四十里至冻城,又百一十里至贺猎城,又三十里至叶支城,出谷至碎叶川口,八十里至裴罗将军城。[24] 又西二十里至碎叶城,城北有碎叶水,水北四十里有羯丹山,十姓可汗每立君长于此。自碎叶西十里至米国城,又三十里至新城,又六十里至顿建城,又五十里至阿史不来城,又七十里至俱兰城,又十里至税建城,又五十里至怛逻斯城。”[25]
在上述记载中,安西至热海(伊塞克湖)段学者研究甚多,[26] 勿庸多言。《新唐书·地理志》行文过简,有从略之弊,所记里程总数往往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