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1949—1951年中国的
1986—1990年中国近代史
陈直先生与秦汉史研究—
人类可以传承的历史应该
清代中期(公元1726—1
清代臺灣地權分配與客家
从18—19世纪中国史研究
两种思路的碰撞与历史的
郭店楚简《语丛四》12 
关于“公元100年罗马商
最新热门    
 
8—10世纪中亚通往中国之路

时间:2009-7-24 13:48:44  来源:不详
叶,然后往东北和东南分道。而玄奘、贾耽所记西行路线,也都必经碎叶。因此,碎叶为中亚通往中国道路的咽喉,其地位与敦煌几同。
自8世纪开始,中国人往返中亚,大多取丝路南道之进出葱岭孔道。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新罗僧慧超由天竺取道中亚返归安西。慧超由康国(撒马尔罕)往东回返路线为:康国──跋贺郍国──骨咄国──吐火罗国,东行七日──胡蜜国,东行十五日──过大播蜜川──葱岭镇,步行一月──疏勒国──东行一月,至龟兹国(即安西大都护府)──焉耆国。[49]
跋贺郍 ,即跋贺那,又作拔汗那,即费尔干纳。
骨咄,应是Khottal之对音,《大唐西域记》作珂咄罗,位于护沙河(Wakhsh)与喷赤河(Pandj)之间,其主城为库罗勃(Kulub),在今杜尚别市东南。日本学者长泽和俊把骨咄国比定为今库利亚布附近。[50] 慧超说,骨咄国王原是突厥种族;此国以北是突厥所住境界。玄奘云:“珂咄罗国……东接葱岭至拘谜陁国”。[51]
吐火罗国,《大唐西域记》作覩货逻。《新唐书·西域传》称:“吐火罗……居葱岭西、鸟浒河之南,古大夏地。……大夏即吐火罗也。”据日本学者内田吟风研究,唐初以后的吐火罗国为突厥族所建,其都城在昆都士(Qunduz,《大唐西域记》作活国) 附近的阿缓小城(War-Waliz)。[52]
拘谜陁国即穆斯林地理书中的Kumâdh, 其中心城市是位于奥克萨斯河弯曲部的卡拉·依·胡姆。
胡蜜国,《新唐书·西域传》及《悟空行纪》作护密、护蜜,《西域记》作达摩悉铁帝国,在今阿富汗东北部的瓦罕(Wakhan) 溪谷,其都城塞迦审城被长泽和俊比定为阿姆河弯曲处西南方的伊什卡希姆。[53]
大播蜜川,《西域记》作波谜罗川,即帕米尔川,为帕米尔高原(葱岭)上的八大平川之一,也即与帕米尔河汇合西流的奥克苏斯河上游,又称喷赤河。[54] 葱岭镇,即葱岭守捉。贾耽《入四夷道》云:“自疏勒西南入剑末谷、青山岭、不忍岭,六百里至葱岭守捉,故羯盤陀国。”[55] 羯盤陀国在蒲犁(塔什库尔干)以西。
慧超归国路线是从拔汗那往西南至昆都士,再往东走。而伊本·胡尔达兹比赫所记则是从拔汗那直接往东行。看来,慧超所走之路并不为阿拉伯地理学家所熟悉。贞元年间(785—805)悟空、宋乾德四年(966年)行勤等都是经由于阗、塔什库尔干而进出的。
安史之乱后,河西为吐蕃所占,西域通中原之路为避吐蕃势力而改取回纥(鹘)道。贞元二年(786年),伊西、北庭节度使李元忠等就是假道回鹘,得至长安。[56]贞元五年(789年)悟空自西天(印度)返国,也是经于阗到安西,再到北庭,取回鹘路归返中原。[57]
自晚唐大中年间(847—859)甘州回鹘与中原通使后,直至宋朝初年,朔方道之灵州取代了河西道南段。敦煌文书〈西天路竟〉(S.0338,黄盛璋认定此文书写于宋乾德四年,即公元966年后不久),[58] 和田塞语文书〈使河西记〉(写于925年),高(平)居诲《于阗(国)行程录》(又称《居诲记》,当写于出使归返之年,即942年后不久),[59] 都证实了这一点。为求近便,人们有时也走夏州入回鹘道。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王延德使高昌,就是自夏州渡河,经沙碛,历伊州,至高昌;从夏州至龟兹需90天。[60]
穆卡达西在谈及中亚各地输出商品种类时,提到“从突厥斯坦和胡塔梁(即骨咄)往这些地方 (指中亚各地) 赶来马和骡”。[61] 显然,从河中到骨咄的通道一定为当时一些中亚商人所知晓。但奇怪的是,伊斯兰地理学家对这条通道没有详细记述。估计当时中亚很少有人走费尔干纳──骨咄──葱岭──疏勒(或于阗)这条线。这至少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中亚粟特人在传统上一直向突厥草原进行殖民活动;二是喀喇汗王朝的兴起。
早在伊斯兰前时代,粟特人就开始了向突厥草原的殖民活动,建立了众多的商业殖民点。从6世纪开始,粟特人进一步向东深入,沿丝绸之路在罗布泊地区和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以及沙州、凉州、六胡州 (灵州、夏州以南之地)和内蒙诸地建立了粟特人聚落。9世纪以来,河中穆斯林仍继续粟特人的殖民传统,在锡尔河下游修建了三座伊斯兰城市,即毡的(在锡尔河右岸,今哈萨克斯坦克孜尔奥尔达东南)、库瓦拉和养吉干(其废城名为詹干特)。这些移民城市和殖民聚落对扩大河中地区对东方的贸易起了很大作用。锡尔河流域的粟特殖民聚落有道路通往曳至河(额尔齐斯河),在曳至河岸生栖着游牧和半游牧的奇马克人(钦察人的祖先)和寄蔑人;从曳至河往东,可至黠戛斯人居留的地方。[62] 这些游牧民或半游牧民的生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