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1949—1951年中国的
1986—1990年中国近代史
陈直先生与秦汉史研究—
人类可以传承的历史应该
清代中期(公元1726—1
清代臺灣地權分配與客家
从18—19世纪中国史研究
两种思路的碰撞与历史的
郭店楚简《语丛四》12 
关于“公元100年罗马商
最新热门    
 
8—10世纪中亚通往中国之路

时间:2009-7-24 13:48:44  来源:不详
少。《太平寰宇记》卷156“安西大都护府”条云:安西至碎叶总里程为一千九百六十里;而《新唐书·地理志》所记仅有一千一百里。对后者之谬,岑仲勉先生早有考辨。关于热海以西里程,仍有不少讹误和疑点,实有探究之必要。而探究里程,首先要了唐代里程长度。
关于唐代里程长度,学者歧异较多。[27] 专治中国科技史的闻人军先生考订,一唐小里等于442.905米,与隋里相同;一唐里等于531.486米;天文大地测量及道里记载,一般用唐小里。[28] 照此推算,五十唐小里约合44.29华里。玄奘和贾耽等所记之“里”,应是唐小里。笔者同意此考。而周连宽先生则认为,1公里等于2.558古汉里,唐里与古汉里相同,即1古汉里等于0.3909公里。[29]此说备考。
里程长度既明,则可考里程记述当否。碎叶至热海之距离,贾耽记为二百八十(唐)里(约合248华里),再加上叶支城至碎叶川口这段距离。查碎叶(阿克·贝欣废城)至伊塞克湖最西端之距离,约为110~120公里,与贾耽所记大体符合。《大唐西域记》则把这两地之距记为五百余里(详见第一章讨论)。
贾耽称裴罗将军城(即托克玛克以南约15—16公里处的布拉纳废城)与碎叶城相距二十里(17.7华里),这与今日考古所证两城相距12-14华里之数略有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唐代交通路线较为迂回之故。关于十姓可汗在碎叶城北四十里羯丹山立君长之史实,也为加尔迪齐(Gârdizî)所证实。[30]
米国城则难以确定。《唐书》所记米国,《大唐西域记》作弭秣贺(位于飒秣建国东南),冯承钧指定该国治在今撒马尔罕东南96.5公里的模安(Maghiar)。[31] 然撒马尔罕至碎叶里程约有945公里。贾耽所言米国城难与玄奘所记弭秣贺国相等同。其中原因,或是贾耽所记有误,或是米国城与弭秣贺实属两地。从地望上看,贾耽所言米国城似指加尔迪齐所指出的胡特科雅勒(古达玛作胡特科帕勒)村,该村距碎叶城1法尔萨赫,约12.5华里;该村首领出身于突骑施部。[32] 也可能米国城是指碎叶以西的班吉克特(Banjîkt)大镇,该镇东距碎叶2法尔萨赫(约25华里),西距“奈瓦契特”(Nawâkit)城也是2法尔萨赫。[33]   
至于“新城”,也是一个颇多疑问的地方。《新唐书》卷221下《西域传》记曰:“新城之国。在石东北赢百里,有弩室羯城,亦曰新城,曰小石国。后为葛逻禄所并。” 弩室羯城,玄奘称之为笯赤建国(在恭御城以南四五十里)。季羡林、冯承钧等认为,新城即弩室羯城(笯赤建城),为穆斯林地理文献中的Nujakath、Nujiakth或Nûjakth之对音;Nujakath即下努舍疆,苏联考古学者将此城比定为塔什干地区的汗阿巴德(Ханабад)。[34] 伊本·胡尔达兹比赫和古达玛皆云,下努舍疆在怛逻斯以东3法尔萨赫(18.7公里)。实际上,“努舍疆”(Nushajan)之拼法,与Nujakath (Nujikath)尚有较大差异。贾耽所言之“新城”,距碎叶城四十里左右(35.2华里),正与穆斯林作者所言之碎叶城以西3法尔萨赫(18.7公里)的奈瓦契特(Nawâkit) 城地望相当。[35] 因此,张广达师也曾认为,奈瓦契特大城即新城;Nawâkit, 意为“新城”。[36] 值得注意的是,古达玛也记云,从碎叶西行至奈瓦契特,再顺鲁凯布(或泽卡特)路走1法尔萨赫(6.24公里)可至“上”努舍疆。[37] 也许贾耽把这个努舍疆混同为“新城”了。不管怎样,贾耽所言之新城与玄奘所称之笯赤建国不是同一地方,这是可以肯定的。
从新城至阿史不来城的区间里程和路线,《新唐书》与穆斯林著述相差甚远。两地之间有众多河流,直线距离也在370华里以上。贾耽所记两地里程百十唐里(约合97.5华里),肯定有误。伊本·胡尔达兹比赫和古达玛把这两地里程记为31法尔萨赫(约合387华里),与今日里程大体相当。伊本·胡尔达兹比赫所记之久勒城(距阿史不来城16法尔萨赫),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