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
战国秦汉小农家庭的规模
“无任”与“五任”——
荀子对思孟“五行”说的
再论“五行”与“聖智”
从上博简《民之父母》“
反思与重构:从“五四”
“五德”论
彩图说明──图4  恩格
中共 五大 的历史功绩
最新热门    
 
“五祀”祭祷与楚汉文化的继承

时间:2009-7-24 13:49:35  来源:不详
得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关于“五祀”的名称和顺序。包山“五祀”神牌与《礼记·月令》的“五祀”名称和顺序完全相同——户、灶、中霤、门、行。至于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五祀”,其中霤采用了“内中土”的异名;其“五祀”之神的顺序,有学者曾经指出,“(睡虎地)《日书》五祀诸神的顺序,并非如《礼记·月令》中所见的那样。”[xvi]其实,睡虎地《日书》“五祀”顺序与《月令》并无大异,都是将十天干分割成五部分,遵照甲乙户、丙丁灶,戊巳内中土,庚辛[门]、壬癸行的秩序来排列的;换言之,睡虎地《日书》“五祀”顺序为“灶(丙丁)、中霤(戊己)、户(甲乙)、行(壬癸)、门(庚辛)”,如果将其按照从甲到辛的顺序排列下去,所得到的名称,与《礼记·月令》与包山“五祀”神牌仍然完全相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至少从战国中期到秦人占领楚地后,以迄西汉时期,“五祀”的内容和顺序是基本稳定的,所以东汉时期郑玄注《曲礼》和《王制》,其“五祀”之顺序亦与之同。太炎先生的论点——“户、灶、中霤、门、行皆地祇,不容增损”——在楚简中得到确实的证明。

但是在新蔡葛陵楚简中,“五祀”中只有门、户和行的出现,未见有中霤和灶神的祭祀,当然,其中提到对司祸、司命和地主的祭祷,如果按照前揭陈伟先生的解释,将司祸释为灶神,将地主、司命均释为中霤的话,则新蔡简中“五祀”是已经齐备的了。但是,目前新蔡简的缀合尚未完成,这些神祇能否纳入“五祀”系统,尚无统一的结论,也不能排除因简牍残泐而致使“五祀”记载不全的可能。仅就目前所知的三种神祇(门、户、行)而言,它们似无固定的顺序可言,例如,有时作门、户、行(乙:28),有时作户、行、门(甲三:56),有时作门、户(甲三:76,零:442),有时又作户、门(甲三:213)。新蔡简比包山简早出不到一百年,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在包山楚简之前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中,楚地的“五祀”系统,无论其名称还是顺序,均尚处于形成过程中;易言之,楚地乃至整个古代“五祀”系统的固定化,完成于战国前中期。

  第二,关于祀行与祀井之争。礼书如《祭法》《月令》之类,其“五祀”中的第五祀皆作行(即道路神),而不作井。然而,在《白虎通》中祀行改为祀井。高诱《吕氏春秋》注谓:“行或作井,水给人,冬生王,故祀之。”可见以井易行,始于东汉。魏晋时期的“五祀”,也相沿而祀井。到隋、唐时期,郑注三礼本盛行,礼家又参用《月令》《祭法》,改为祀行,但也有仍然祀井者,如李林甫修《月令》即祀井而不祀行。总之,关于祀行与祀井的争讼,始于东汉以降[xvii]。历代经师对之均无有裁断,清儒亦无从措手[xviii]。现从包山简“五祀”神牌及上引其它楚、秦简文看来,“五祀”中冬月之祀均为行神,绝无一处为祀井者。秦简《日书》中有多处对于凿井(“穿井”)之事的吉凶选择[xix],但无一处提及祀井神的吉凶选择。大概由于冬日的行神之祭,正合于水德,故而汉人以讹传讹,将祀行改为祀井。

第三,关于七祀、五祀与三祀之争。首先,包山M2墓主身份为上大夫,他使用“五祀”之祭的事实,至少说明了《祭法》中大夫用三祀(门、行、族厉)的说法并无充分的根据;其次,包山墓主所祭祷的“五祀”诸神,不是《祭法》中诸侯“五祀”的内容,而与《月令》《曲礼》《王制》所记相合;再次,《周礼·春官·小祝》谓,王的丧礼上尸柩出葬前要“分祷五祀”(详后),其祀也只限于五而非七。这似乎都暗示着,《曲礼》《王制》中大夫以上恒用“五祀”的说法更为可信,战国中期到西汉时期的社会礼俗中流行的正是此种“五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