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汉代的“免老”制度
“免老”,又称“徭役免老”,“就是对达到年龄标准的编户齐民免除徭役”,是汉代养老制度的又一重要内容。[16]张家山汉简《傅律》为我们提供了汉初“免老”者的年龄:
大夫以上年五十八,不更六十二,簪褭六十三,上造六十四,公士六十五,公卒以下六十六,皆为免老。[17]
可以看到,汉初“免老”的最低年龄是五十八岁。但这项制度与同时期的赐杖制度一样,也是有爵位级别限制的,大夫以下,“免老”的年龄依次提高,直到公卒以下,六十六岁才能 “免老”。
“免老”制度在秦代就已经出现。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载:
免老告人以为不孝,谒杀,当三环之不?不当环,亟执勿失。[18]
《秦律十八种》载:
隶臣欲以人丁粼者二人赎,许之。其老当免老、小高五尺以下及隶妾欲以丁粼者一人赎,许之。[19]
“免老”指的是多大年龄的人?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引《汉旧仪》说:
秦制二十爵,男子赐爵一级以上,有罪以减,年五十六免。无爵为士伍,年六十乃免老。[20]
按照这种说法,秦代有爵位者“免老”的年龄是五十六岁,无爵位的士伍“免老”的年龄则为六十岁。但是这一年龄的界定是否为秦制,值得考虑。
《盐铁论·未通篇》载:
今陛下哀怜百姓,宽力役之政,二十三始傅,五十六而免,所以辅耆壮而息老艾也。
这是汉昭帝时御史大夫桑弘羊在盐铁会议上的话,是用来颂扬朝廷政绩的,很可能是武帝或昭帝时的制度。[21]如果秦时就已经实行“五十六岁而免”的制度,那幺桑弘羊不会不知道,贤良文学也不可能不就此反驳他。
《史记·项羽本纪》载,汉二年,“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赴荥阳”。孟康曰:
古者二十而傅,三年耕而有一年储,故二十三年而后役之。
如淳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