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汉代“七十赐杖”制度及相关问题考辨——张家山汉简《傅律》初探 |
|
时间:2009-7-24 13:49:41 来源:不详
|
|
|
直《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王杖十简通考》,武伯纶《关于马蹬问题及武威汉代鸠杖诏令木简》,《考古》1961年第3期。 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4年版。 郭沫若:《武威“王杖十简”商兑》,《考古学报》1965年第2期。 (日)大庭修:《武威出土“王杖诏书、令” 册》,《汉简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武威县博物馆《武威新出土王杖诏令册》,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省博物馆编《汉简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4~61页。 [3] 张家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4]《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第181页。 [5]《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第133页。 [6] 张鹤泉:《西汉养老制度简论》,《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6期。 [7] 《汉简研究文集》,第50页。 [8] “非首杀伤人”一句参照了大庭修的解释。见大庭修《汉简研究》第45页。 [9] 据武威“王杖十简”。 [10]《汉简研究文集》,第48页。 [11] 张鹤泉:《西汉养老制度简论》,《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6期。 [12]《汉简研究文集》,第54页。 [13] 礼堂《王杖十简补释》;郭沫若《武威“王杖十简”商兑》;《武威汉简》,第145页。 [14]《武威汉简》,第143页。 [15]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第181页。 [16] 张鹤泉:《西汉养老制度简论》,《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6期。 [17]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第181页。 [18]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117页。 [19]《睡虎地秦墓竹简》,第35页。 [20]《睡虎地秦墓竹简》,第34页。 [21] 田余庆:《秦汉魏晋封建依附关系发展的历程》,《中国史研究》1983年第2期。 [22] 持“昭帝说”者有:朱绍侯:《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2页。徐进雄:《睡虎地秦简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版。第531~532页。 [23]《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第188页。 [24]《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第181页。 [25]《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第187页。 [26]《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第188页。 [27] 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银雀山汉墓竹简》(一),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45页。 [28] 李学勤:《银雀山简〈田法〉讲疏》,《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李学勤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34页。 [29] 郭沫若:《武威“王杖十简”商兑》,《考古学报》1965年第2期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