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从云梦秦简看秦的国有制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
里耶秦简“金布”与《周
睡虎地秦简“诘“篇“诘
读沙市周家台秦简札记
里耶秦简与秦地方官制
关注里耶—— 湘西里耶
读《龙岗秦简》札记
睡虎地秦简 诘“篇“诘
里耶识小
最新热门    
 
里耶秦简九九表初探*

时间:2009-7-24 13:49:42  来源:不详
理基础,我们便可以轻松地解释古九九表何以无“一九如九”等九句。这是因为:参照上述第二种乘法定义(同数连加),“一个九相加”之类的命题,本身既不必存在,也不合逻辑。这也就是“一一而二”(1+1=2)这句加法不同于九九表其他口诀(同数连加)的秘密所在。质言之,先秦时代,乘法虽然已经广为运用,但就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而言,古人对乘法的定义尚难称完善。这不是数典忘祖、妄自菲薄,而是秦简九九表所透露的客观事实。

数学史家杜石然《中国数学简史》称:“据现有的资料,‘九九歌’最初是由‘九九八十一’到‘二二而四’,至少到公元一、二世纪时仍是如此。……把‘九九歌’扩充至‘一一如一’,这大约是公元五至十世纪间的事。” [22]——看来,最早也要到魏晋时代,中国数学家才确定了乘法定义。

复次,藉九九口诀源出加法的数理基础,我们还可以获得如下几点认识:

其一,“九九歌”虽然早已用于乘法运算,但不称“乘法表”,只浑称“九九”或“九九之术”,正是乘法定义尚未完备的体现。

其二,如果将“九九八十一”完全等同于“9×9=81”(余句准此),那么,“一一而二”这句加法,置于37句乘法口诀中就显得极不协调。反之,将各句来源归结为加法运算,则有体例统一之效。

其三,表末总和“凡千一百一十三”云云也是其源出加法的体现。

其四,敦煌《立成算经》九九表不但记有总和,而且还记有将各句得数分为九类次第相加(所谓“通前”)的详细过程,这就更加明确地透露了九九之术与加法的渊源关系。

 三、秦简九九表中的易学观念

在人类科技史的研究中,数学史是颇为成功的一门学科。近年来,数学文化史的研究成果,尤堪注目。通过对远去的古代文明抑或现存的原始部落的考察,学者们业已发现:原始的数学(或数字)都具有数量性与神秘性的双重复合特征。例如,印度的宗教文化就带有数学的神秘色彩。在古希腊,原始数学的神秘性通过毕达哥拉斯 “万物皆数” 的思想亦融入了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之中。罗素在论述西方哲学时曾经指出:“数学与神学的结合开始于毕达哥拉斯,它代表了古希腊、中世纪的以及直迄康德为止的近代宗教哲学的特征。”[23]

中国文化史研究表明,《周易》筮法及卦爻就是原始数学神秘性与数量性双重复合的典型。《左传·僖十五》:“筮,数也。”《汉书·律历志》:“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这是卦、筮源于数学的代表性文献。同时,作为六经之首的《周易》也深刻地影响着古代数学的发展。一方面,自刘辉《九章算术注》以后,古代数学家大都将《周易》视为数学发展的源头。另一方面,甄鸾、秦九韶、朱世杰、程大位等著名数学家无不采用《周易》观念来表达数学问题。

“九九”是古代数学的代名词,前人将它比附于《周易》,由来已久。《管子·轻重戊》:“宓戏(即伏羲)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魏)刘辉《九章算术注》:“昔包牺氏(即伏羲)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九九之数,以合六爻之变。暨于黄帝,神而化之,引而申之,于是建历纪、协律吕,用稽道源,然后两仪四象精微之气可得而效焉。” [24]里耶秦简九九表,也渗透着某些易学观念。

(一)、太极、两仪:“二半而一、一一而二”

在里耶秦简九九表38句口诀中,“二半而一、一一而二”两句的特殊性最为引人注目:前者涉及分数,后者纯为加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