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岳飞、文天祥的重新定位
内廷与市场:对唐朝“宫
对西汉货币的重新认识
论新东方政策与德国的重
渐变性与突发性——重新
渐变性与突发性——重新
渐变性与突发性——重新
重新认识大遗址保护中的
我对宋朝的重新解读
从历史虚无主义到历史唯
最新热门    
 
重新审视中西比较史:《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述评

时间:2009-7-24 13:49:55  来源:不详
后华北的棉花种植是扩大而不是缩减,华北三省棉业的大发展都是在民国以后,随着国内棉纺织业的迅猛发展,对原棉的需求量大增,质量要求也大为提高,植棉的扩张遂与棉质的改良齐头并进,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也为植棉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1]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同属一个课题组,但研究工作却是各自独立进行,互相之间没有影响,殊途同归,分别从棉花种植、棉花的加工利用和棉花的流通三个方面说明了棉业的扩大,这样的结论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前面所引《大分流》的一段话中,还有一层作者没有明言,但实际包含了的意思,即,华北的棉花单产也没有提高。如果棉花单产有所提高的话,在种植面积缩减的情况下,总产量仍然有可能不下降。作者用棉花种植面积缩减来说明总产量下降,表明在作者的心目中,华北的棉花单产一直没有提高。如果仅与1870年比,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到1900甚至1930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19世纪末,华北地区开始引种美棉,20世纪前期全面推广,发展相当快,而美棉与原来华北种植的亚洲棉相比,纤维较长,产量也更高。在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单产提高的情况下,作者所谓“1750年前后中国棉花的总产量至少与1870年同样高,或者肯定与1900年同样高”,至少在华北这个大区是不正确的。

书中对中国经济区中最重视、论述最多的是江南,在对江南的研究中出的问题也更多,但我不准备对此提出批评。一来是本文篇幅有限,二来,黄宗智教授对《大分流》的批评集中于江南经济[12] ,彭慕兰教授也写了分量很重的应答文章准备在《历史研究》发表,读者从他们的争论中能够看到的东西更多——这当然不意味着我赞成黄宗智的意见,也不意味着我完全同意彭慕兰的看法。

摘瑕求疵到此为止,毕竟,以我这样一个沉浸于华北区域史研究十多年的人,指摘一位西方学者对华北经济史的理解,多少显得有点不够公平。但话又说回来,春秋责备贤者,唯其由于《大分流》是一部出色的著作,我们才会希望它更为出色。有谁会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和心血去评论一部平庸之作呢?

在我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最经常的一种感觉就是震惊:原来历史是可以这样研究的,原来东西方是可以这样比较的,原来问题是可以这样提出的,原来事物是可以这样解释的……从来没有一本书如此刺激我的评论欲望,但也正因为它的新奇独特之处如此之多、它的亮点如此之多,以至我无法把我的评述写得更全面也更有条理,这是要请读者原谅的。借用吴承明先生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大分流》是“近代史上中西比较研究的新贡献” ,是“研究中西比较史最值得通读的一本书”。[13] 

注释

* 本书由笔者翻译,即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作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的一种出版。
[1] 黄宗智:《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历史研究》2002年第4期,第150页。
[2] 《大分流》附录B。
[3] 郑起东:《清代华北的农业改制问题》,叶显恩主编:《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18-130页。
[4] 《大分流》附录F。
[5] 徐秀丽:《中国近代农村研究——华北平原》第5章(未刊稿)。
[6] 《大分流》附录F。
[7] 从翰香主编:《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99-334页。
[8] 徐秀丽:《中国近代农村研究——华北平原》第5章(未刊稿)。
[9] 《近代冀鲁豫乡村》,335-384页。
[10] 同上,146-147页。
[11] 徐秀丽:《中国近代农村研究——华北平原》第5章(未刊稿)。
[12] 黄宗智:《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
[13] 吴承明:《近代史上中西比较研究的新贡献 ——彭慕兰〈大分流〉中文版问世》,即将发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